为助力扶贫组建教育扶贫公益团队、为抗击疫情自掏腰包为乡亲买口罩、为研习茶文化翻山越海……
这是六盘水市钟山区金盆乡的九零后女青年李志青的青年所为,因外公和父亲都是共产党员,她从小深受影响,立志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
青春路上有担当。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关键时期,而贵州因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脱贫任务最艰巨的省份之一。
李志青与困难学生开展结对帮扶
彼时的李志青大学刚毕业,她将打赢脱贫攻坚战看做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她也深刻认识到,在贫困山区只有通过学习教育,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办法。于是,李志青走上了教育扶贫的路子。
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组建教育扶贫公益团队,深入贫困地区学校开展捐资助学、公益讲座、进行心理辅导,结对帮扶……李志青在教育扶贫的路上,一干就是三年,直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而她也在这期间,光荣地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2020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因疫情扩散迅速,曾在一段时间内,医疗物资紧缺,连基本的防护口罩也断货。而此时也正值农村春耕时节,很多乡亲因疫情影响,春耕生产无法进行。一年之计在于春,错过农时,老百姓一年的收成将受到严重影响。李志青心急如焚,为给乡亲排忧解难,她自掏腰包几经周折抢购了6000个口罩,捐赠给忙于春耕生产的当地乡亲,不仅感动了乡里乡亲,身边不少年轻人在她的带动下,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的队伍,为当时的疫情防控注入了一股年轻的力量。
研习茶文化,青春有梦。大学毕业后的李志青,除了全力做好公益扶贫,还潜心研习中国点茶文化,她给自己起了别名:南乔,取自“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及“南山双乔松,擢本皆千寻”。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基因之一。而点茶文化,则是中国茶文化的最高体现,点茶起于唐,兴于宋,造极于古都开封,为真正深入学习掌握点茶文化,李志青曾只身前往河南开封,开启大宋官茶(北宋点茶)的探寻之路。
悉心传授北宋点茶
从点茶实操的反复练习,到对点茶文化衍生出的诗词文化、瓷器文化、宫廷文化、香事文化、花事文化、大漆文化、建盏文化等的研习,凭着坚定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在平均气温三十六、七摄氏度的夏天里,李志青每天坚持学习14至16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志青对大宋官茶(北宋点茶)的研习成果获得业界的高度认可,并成为大宋官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为了给大宋官茶的传承弘扬寻找更好的传承环境和传播平台,李志青又筹建了北宋点茶文化上海工作站,还受邀参加2021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茶产业新经济(上海)
高峰论坛会、2021年首届中国(莆田)香文化产业大会,担任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师资班(上海站)任课教师。
在点茶传习过程中,无论是面对前来深造的国家一级茶艺技师、高级茶艺师,还是对于点茶知识纯属一张白纸的中小学生,她总能因材施教、面授机宜,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学有所获。从此,李志青以“南乔”之名正式走上了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
瞻仰革命遗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前,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四大等重大会议均在上海召开,上海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保存着丰富的红色文化。不管工作怎么繁忙,李志青总会抽出时间前往各个革命遗址瞻仰学习、做革命遗址文化传承的志愿者。她说,她是一名非遗传承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如果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艘巨轮,她一定会做好托起这艘巨轮前行的千万朵浪花中最绚丽的那一朵。(记者魏容 赵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