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贵州省刺梨学会第五次刺梨产业科技创新学术交流会在六盘水市水城区召开。近年来,水城区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四新”抓“四化”,因地制宜发展刺梨产业,大力建设刺梨“千斤园”,推进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作学术交流
2018年3月,水城区组建年产能达12万吨的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形成了集科研、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刺梨全产业链。该公司的组建,为水城区的刺梨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原本味道又酸又涩的刺梨,通过研发加工后,变成了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的原浆、含片、饮料、果脯等商品,成为当下国民津津乐道的健康新产品。
脱贫攻坚期间,水城区把刺梨产业作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用好用活“三变”改革,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形成了“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水城样板”。目前,水城区已种植刺梨40万亩,覆盖25个乡镇街道96个村居,惠及农户3.7万户16.2万人,为全区的森林覆盖率贡献8.77个百分点。
下一步,水城区将秉承“站在全局谋划一域,干好一域服务全局”的观念,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契机,持续做强、做优、做好刺梨产业,做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当天的学术交流会上,与会专家还围绕加强刺梨资源利用、提升刺梨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加强刺梨产品工艺基础研究、提升刺梨产品加工质量技术等话题展开学术交流。
在当天的学术交流会上,水城区特聘请贵州省果树学二级教授、省核心专家、省刺梨学会理事长、贵州大学工程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樊卫国任水城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技术顾问,助力全区产业发展。(文/图 杨展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