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已冬至,走进纳雍县鬃岭镇小屯村,家家户户的庭院里,连理柏、古松、君子兰等精心修理过的盆景别致雅观。加上粉墙黛瓦的小楼、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如今的小屯村,已是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以前,我们村又被称为‘煤矿村’,房前屋后垃圾乱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村民龙从祥说。
小屯村的巨变,始于“七人议事小组”的组建。2009年以来,针对乡村自治动力不足、群众发展观念落后等问题,小屯村探索创新了以党建为引领的“七人议事”自治机制,组织协调开展小康示范村建设,描绘出道路硬化、溪流净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寨容美化的“小屯画卷”。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治理有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保障性要素。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大事管不了,小事管不全”成为贵州部分地方乡村治理的痛点,而小屯村的变化成为贵州推进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贵州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导向,探索了乡村治理的新方式新方法,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人民群众生活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十足。
“事情办不办,村民说了算。”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坚持民主决策,转变基层治理方式,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将农村综合改革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基础设施极大改善,村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寨管家”奏响乡村治理“协奏曲”。遵义市湄潭县立足自然村寨划定了1112个寨子,构建“3+N”工作机制,推选5438名“寨管家”,主管宣传发动、环境卫生、公益事业、综合治理。依托“寨管家”机制,湄潭县形成了规模适度、更适应乡村治理需要的农村社区网格体系,通过有效集聚资源,为提升服务管理效率和精细化水平提供了便利。
“平时村里的大事小事,家里的大事小事,只要有需要,‘管家’都会立刻赶来。”提起“寨管家”,湄潭县西河镇石家寨村村民石开训告诉记者,是他们的督促,让每家每户形成了保持房前屋后整洁干净的自觉。
村民自治给力,文明乡风劲吹。为了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六盘水市水城区营盘乡红德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六要十八不准”村规民约,大力倡导厚养薄葬、不滥办酒席、不铺张浪费,形成群众自己的好规矩,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老百姓拍手称快。
红德村执行村规民约以来,既提升了营盘乡的颜值,也提升了营盘乡的气质,环境卫生和文明程度大大提升。
全省广大农村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同时,在乡村治理实践探索、总结成功经验、激发乡村活力上不断发力。今年10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贵州32个村镇上榜,为各地乡村治理提供了可学习借鉴的模板。
如今的贵州乡村,在“三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下,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百姓安其居、畅其行、乐其业,绘就一幅绿色生态、平安和谐的美丽乡村新画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