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记者王晓) 1月26日,2022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2021年以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旅游产业化,扎实推进“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开局起步取得良好成效。
2021年文旅发展十个“新成效”——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省文化和旅游厅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开展服务旅游大提质作风大提升行动、整治“十二个不”突出问题,高质量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荣获“贵州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以建设“两个强省”为目标,创新构建“四梁八柱”。在2021年召开的全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上,省政府批准印发了《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并制定印发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方案及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据要求,建立健全了贯通省市县三级的旅游产业化专项组办公室调度推进机制,狠抓49项文化和旅游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制定文化和旅游系列专项规划,构建了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为建设“两个强省”凝聚智慧、明晰路径、奠定坚实基础。
以实施“四大行动”为重点,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化。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贵州酒店集团等10家旅游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新增五星级饭店2家,引进优强文旅企业20余家,新增上规入统企业197家,全省旅游市场主体达12万家。大力实施业态升级行动,推动200个旅游景区扩容提质,全省民宿客栈达1.5万家,青岩古镇等4地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3个市州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万峰林等两地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成推出了56个新项目新产品新业态;大力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坚决整治市场乱象,依法关停投诉和舆情集中的旅游购物场所50家、查处9家旅行社及4名导游,受理有效旅游投诉716件、同比下降31.29%;建成示范旅游厕所100座,发布实施11项文化旅游地方标准,制定推广黔菜系列标准。大力实施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建立“一台账两清单双清零双问责”工作机制,指导各地逐一制定实施盘活提升方案;推进首批50个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盘活提升工作,明确乌江古村落等15个项目为省级督导项目并逐一开展盘活工作。
以推进重点项目为依托,不断扩大文化旅游投资。省领导率队开展招商推介,与龙头企业加强战略合作,推动全省累计签约文旅项目1198个,累计到位资金突破800亿元。设立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投放29个共31.7亿元,撬动银行及社会资本202.07亿元。110个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8个项目获得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2.16亿元支持。贴息补助52个项目8069.18万元。217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通过国家审核,8个项目获得省级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推动全省旅游产业化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
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 摄影/饶娟
以强化开放融合为手段,持续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宣传联动机制,推出系列旅游优惠政策、惠民举措和奖励办法,掀起贵州旅游营销推广热潮。深度推介贵州乡村民宿、特色美食及旅游商品,启动文旅资源资产上网工程、文化名家贵州文旅采风“一百工程”。全年通过各类媒体及OTA平台发布贵州文旅信息10.2万余条、点击量20.8亿次。达到了打造品牌、彰显形象、引导出游、激发消费、促进复苏的多重效果。
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扎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1+3+8”标志性项目规划建设工作,公布施行《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举办百年征程贵州故事——文物文献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画展,开展2021年贵州红色旅游年、“百名讲解员宣讲百年党史”“重走长征路研培体验”等系列活动;推出1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个红军村、10条长征历史步道;遵义会议会址等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创新开展服务,有力助推了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掀起了红色研学和红色旅游热潮。
贵州省九个市州红色印记IP之旅(资料图)
以坚持守正创新为遵循,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活起来。18项(19处)非遗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全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增至99项159处,居全国第七位;宋水仙荣获“2020年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称号;线上线下联动举办非遗周末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等重大活动,促进文旅融合、旅游复苏和特色非遗商品销售。印发实施考古工作实施方案,省考古标本库房建设等34个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保护传承工程项目库;完成第六批省保增补工作;扎实推进省博物馆基本展陈提升改造等工作,“多彩贵州·博物盛筵”文化品牌和特色文化展示窗口打造渐次展开。
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打造了12个“城市主题书房”,评选发布42个“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六盘水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持续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举办“云上乡村春晚”。省直院团围绕建党百年组织惠民演出400余场,全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近5000场、3000余万人次参与。开展第五次县级以上文化馆评估定级、评出上等级馆88个,占全省文化馆总数的89.8%。策划实施“月满中秋,诗书里的山地贵州”中秋节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暨全民阅读进景区活动,完成旅游景区驻场文艺演出400场次。
毕节市图书馆“城市主题书房” (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以抒写伟大时代为使命,着力打造艺术精品力作。《红梅赞》受邀走进国家大剧院献礼演出,《锦绣女儿》等3部剧目入选中宣部等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腊梅迎香》等列入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绣琳琅》荣获第十八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铜狮奖”,《侗寨琴声》《云上梯田》《大歌》《梵山“云”游》等展示贵州魅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为伟大时代培根铸魂的优秀作品持续涌现。支持139个项目申报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2名青年编剧及演员入选2021年全国编剧和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以落实“五大振兴”为抓手,用心用情助力乡村振兴。完成100个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建设任务。推动“乡村旅游e贷”累计发放贷款79亿元,评定第三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34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达到323家;新增乡村旅游标准化单位3800余家、总数超7100家。开发文化旅游岗位7636个。举办第三届乡村旅游创客大赛,推动乡村旅游在融合创意、强化创新、助推创业中提质提效,成为“五大振兴”的重要力量;两地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结合实际实施乡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文化铸魂等“五大工程”,帮扶德江县乡村振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