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出台的新国发2号文件,把“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作为贵州的战略定位之一,提出要加强区域互动合作,支持贵州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粤黔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贵州扩大开放指明新方向。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贵州正大力度推动开放大通道建设,聚力打造黔粤主通道,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积极推进口岸建设,完善物流运输体系,推动更多贵州企业和产品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山海联动闯新路,加快融入“双循环”。
聚力大流通,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
3月4日,贵阳都拉营火车站内一片繁忙的景象,“贵阳至深圳黔粤测试班列本月将开行,集结货源和集装箱是开行前重要的准备工作。”贵州省多式联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业务部副部长王磊说。
今年1月,“瓮马铁路—湛江港”黔粤测试班列发车,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磷酸二氢钙,共40组80个箱2000吨货物通过铁海联运到达泰国林查班港。
“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市场,大约占了80%,黔粤班列的发出将为企业每年节约一两百万物流成本。”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世荣说。全程集装箱“点对点”物流运输,中途不进行二次开箱检验,从而保障了产品品质,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贵州往返湛江港的黔粤测试班列顺利开行,标志着黔粤共建的铁路物流大通道正式打通,也标明贵州产品进入省外市场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提高了物流效率。
降本增效,贵州积极构建黔粤间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立体交通网络,引导外贸企业选择黔粤主通道,将贵州打造成广东产品西南地区首要集散中心。
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贵州要研究建设重庆经遵义至贵阳到柳州再到广州港、深圳港、北部湾港的铁路集装箱货运大通道;支持广州港、深圳港、北部湾港在贵州设立无水港。“这些重大举措必将为贵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也为贵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新局面。”省商务厅(贵州省政府口岸办)相关负责人说。
聚焦制造业,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大融合
抓机遇、搭平台。近年来,贵州与广东两地共同打造的“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等经济合作新模式,产生了显著效应。
近日,记者在毕节高新区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看到,30万只锂电池装车运往广东东莞,这是第一家广东到毕节投资的企业。
目前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已有19家广东锂电池企业落户,这19家来自广东的锂电池企业落户,其中规上企业12家,涉及正负极材料、添加剂、电解液、电池消费品、电芯等产业。2021年,园区锂电池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
“我们在多个省份考察过,贵州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和招商力度打动了我们。”贵州丕丕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产值预计能达到3亿元到5亿元。
通过“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合作模式,东莞超盈集团相继在毕节黔西、威宁、七星关建起“质品服饰”“高湖服饰”“星美服饰”三个大规模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产业园,去年产值达到4.6亿元,吸纳当地3000余人就近就业。位于黔西的贵州质品服饰有限公司今年已拿到2.5亿元预购订单货值。
2019年广药集团来到贵州,与大山里的刺梨“牵手”,使藏在深山的刺梨成了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广药集团在贵州投资生产的“刺柠吉”便是“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产业发展的缩影。
融入新格局,抢抓机遇扩大开放闯新路
新国发2号文件将贵州定位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为贵州发展带来新机遇。
把扩大开放作为闯新路的战略突破口,是贵州下的决心。
自获批建设国家级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来,贵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着力建设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和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一系列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重大成果,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海阔山高,山海同行。贵州着力加强区域互动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如研究制定实施相关专项规划和政策,支持黔东南黎平、从江、榕江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同时,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强与其他沿江省份在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合作,推进落实与有关省市的战略合作协议。健全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上海、江苏、浙江等在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机制。
不沿海、不沿边的贵州,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勇毅前行。充分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重点围绕促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加强区域互动合作,为贵州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强大动能,以高水平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格局,闯出新天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