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畅绘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蓝图
来源:天眼新闻  |  2022-03-30 10:08:23

六盘水畅绘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蓝图

  僻居深山,六盘水这片热土却从不缺乏开放的基因——

  上世纪60年代,五湖四海而来的十万“三线”建设大军,怀一腔热忱壮志,在磅礴乌蒙筚路蓝缕、拓荒创业,掀起建设热潮,播撒下贵州现代工业文明的种子;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当天,国务院正式批准六盘水建市,六盘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进新时代,与改革开放同岁,随改革开放成长,开放特质融入城市发展进程;

  2022年,新国发2号文件发布以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深学笃行,在全市上下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的热潮,观大势、谋大局、闯新路,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何为“新高地”,综合市情,六盘水有着深刻的理解——“新”在理念先进,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新”在路径科学,必须走产业转型发展之路;“新”在机制灵活,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新”在环境良好,必须满腔热情搞好服务。

  理念指引路径,六盘水提出,建设“一个中心”、培育“四大支撑”,即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这“一个中心”,培育开放通道、产业体系、平台载体和营商环境四大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作出六盘水的贡献。

  快开放,快发展;越开放,越自信。

  2019年8月,六盘水市获批建设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成为全国20个创建城市之一。2020年度,六盘水市创建工作在国家考评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并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农业提质增效“两园一田”建设、传统工业循环化改造绿色转型2项经验得到通报表扬并全国推广。当前直至今后,六盘水将坚定不移走“两手抓、两促进”的转型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在全国有特色、有影响力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动上下游产业关联耦合、集群集聚,最大限度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市”,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

六盘水畅绘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蓝图

  培育北上通江、南下达海、东进西出的开放通道——

  六盘水与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南宁五个省会城市的直线距离都在500公里以内,有“四省立交桥”之称,还有中国内地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双向桥头堡”之誉。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现有高速公路出市通道7个、连通周边所有市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40公里,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铁路出市通道8个,铁路货运站27个、年运输能力2460万吨,铁路运营里程820公里、密度为全国的近5倍;六盘水月照机场开通全国主要城市航线11条。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使内陆地区也能成为开放前沿,六盘水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具有独特优势。下一步,六盘水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推动区域性交通项目建设,着力打通一批“铁、公、机”重点通道,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流转,加快构建北上通江、南下达海、东进西出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六盘水畅绘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蓝图

  培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

  近年来,六盘水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既注重抓产业发展,全力培育打造优势产业、优强企业和高品质产品;也注重抓分工合作,深度融入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型产业支撑开放型经济发展。

  工业方面,六盘水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实现了正常生产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全覆盖,在西南地区率先建成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在贵州率先实现煤矿井下5G通信应用,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首钢水钢集团连续5年盈利,盘江煤电集团连续两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推动新型能源化工、新材料、纺织、物联网、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其中利用煤焦化工业副产品焦炉煤气,在全省率先实现第一座制氢工厂建成投产、第一座加氢站投入运营、第一辆运氢管束车投入使用、第一辆氢能公交车投放运营“四个第一”;通过延长产业链,水城经开区形成省内链条最完整的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已聚集40家企业45个项目,去年产值达到94亿元;依托煤矿市场需求,实现了能矿装备制造的良好起步,红果经开区聚集能矿装备制造企业26家,2021年实现产值29.56亿元、增长46.26%;通过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总产能30万吨的磷酸铁锂项目,第一条生产线今年上半年可建成投产。

  农业方面,六盘水坚持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以“两园一田”建设为引领,发展以“凉都三宝”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近400万亩,建成猕猴桃“吨产园”1万亩、平均亩产1.02吨,建成刺梨“千斤园”10万亩、最高亩产2922斤,建成茶叶“万元田”1万亩、亩均产值10320元,形成全国最大的刺梨基地、贵州最大的红心猕猴桃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旅游业方面,坚持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丰富业态为重点、以融合发展为途径,进一步念好全、新、融“三字经”,做到留人、留钱、留心三个“留”,加快建设一流的避暑康养度假和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全市A级景区增加到54个、其中4A级景区1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8家,盘州市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五星级旅游饭店实现零的突破,夏季避暑、冬季滑雪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时尚选择。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关键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下一步,六盘水将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六盘水畅绘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蓝图

  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平台载体——

  坚持把开放平台作为重要突破口,建设引领六盘水对外开放的强劲引擎。2016年以来,六盘水先后举办4届妥乐论坛,并上升到省级层面举办。2019年和2020年六盘水市连续举办两届工业产品产销对接会,让企业手拉手、产品面对面、银企心贴心,共邀请广东、贵阳、毕节、曲靖、兴义等市外企业141家参会,共签约项目176个、金额超过70亿元。2019年3月,六盘水高新区获批成为省级高新区;去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明确提出支持六盘水高新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下一步,六盘水将创新举办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更加注重面向市场主体,提升重大开放活动和平台载体的质量效益,更好赋能开放型经济发展。

六盘水畅绘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蓝图

  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六盘水坚持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地区,树立市场化导向、法治化思维、国际化视野,满腔热情搞好服务,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和综合考核位居全省前列,营商环境排名从2017年全省第七、2018年全省第四,提升到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全省第二,其中盘州市连续两年在全省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累计承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56项,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401项,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下一步,六盘水将健全完善常态化服务对接和企业诉求维权机制,加快打造“贵人服务·热忱凉都”营商环境品牌,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晗)

编辑:罗淼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