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锦屏县始终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在清水江流域联合开展跨区域巡河,重点巡查是否存在各类侵占水域岸线、污染河流水质、破坏水环境和水生态等涉河涉水违法违规线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摄
作为世界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樱花基地,贵州平坝樱花一般从每年的3月初次第开放。从高空俯瞰,粉色花海美不胜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雅萌 摄
贵州省沿河自治县与务川自治县接壤处的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高谷深,生态优良。在此生活的黑叶猴有72群554只左右,占世界黑叶猴总数的三分之一,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被称为“黑叶猴的王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梓颜 摄
一沐春风万顷绿。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贵州各级各部门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生态环境逐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提升。
5年来,贵州退耕还林面积全国第一、治理石漠化面积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速全国第一……“绿色家底”越来越厚,“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桐梓县娄山关镇杉坪村村民文群学眼中,这些年家乡变化很大,生态环境变好了,日常生活中的废水,在自家门前就能完成过滤和净化,污水变清后还能用于灌溉和养殖。“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装上了无动力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再也看不到污水横流的情况了。”文群学说,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直接流入家里菜地。
生活在贵州,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清澈的流水,是老百姓的“小确幸”,更有数据为证:
天更蓝了,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8.4%,全年未发生重污染天气;
水更清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乌江、赤水河干流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全省河流出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质;
地更净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连续两年,贵州在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达到优秀等次。多彩贵州,持续发出拒绝污染的“最强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各项工作不断推进。
紧盯环境突出问题整改
乌江边上,息烽县流长镇长涌村,从事网箱养殖工作8年的老渔民邓华新为保护一江碧水,毫不犹豫选择了“洗脚上岸”。
20世纪80年代,“黄金水道”乌江发挥自身优势,发展起了网箱养鱼。繁殖速度快、利润高……网箱养殖成为了渔民来钱的最快渠道。
20世纪末,网箱如蜘蛛网般密密麻麻地铺在江面上,刺鼻的腥臭味弥漫空气中。相关数据显示,乌江库区息烽水域的网箱养殖面积共有1628.64亩,对流域环境造成威胁。一度进入无序发展状态,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
2017年,中央第七生态环保督察组向贵州反馈“库区网箱养殖失控,过量投饵加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2018年起,全省拉开拆除网箱工作的序幕,共投入补助经费17.93亿元,取缔网箱养殖3.35万亩,实现了全省全流域零网箱、全流域禁投饵,网箱养殖污染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网箱拆除后,邓华新选择流转30余亩土地种植水果。“在种植过程中,政府邀请农技专家,对我们进行技术上的培训。”邓华新说,有关部门提供的帮助,让他发展果园的信心更强了。“现在乌江水清了,来玩的游客多了,我的水果根本不愁销。”邓华新笑着说。
生态示范绿色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五年来,贵州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老百姓的“幸福不动产”更加丰厚,“绿色提款机”更加牢靠。
去年10月14日,随着遵义市绥阳县、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分别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贵州已有9个地方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地方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贵州低碳发展之路不断取得新进步。
2018年7月7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在贵阳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的思想光耀世界: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是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平台,2021年7月12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阳召开,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相聚一堂,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此传递世界。
星河灿烂望北斗,勇立潮头逐浪高。
五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4000万贵州各族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增长点”,在这幅“只此青绿”的山水画轴上,贵州绿色家底更加厚重,“绿色名片”越发悦目,生态颜值愈加耀眼。(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