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流长苗族乡迎来旅游高峰。作为贵阳市最大的苗族乡,近年来,流长苗族乡积极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为镶嵌在贵阳市西部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宝石”。
流长苗族乡平均海拔1200米,平均气温13℃左右,森林覆盖率51%,是天然的生态氧吧,环境优美,冬暖夏凉,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流长苗族乡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凹河、云山湖、羊昌洞等旅游景点,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成就了如今的山地旅游胜地,为乡村旅游增添不一样色彩。
流长苗族乡凹河景区
流长苗族乡的沙鹅豆腐、腰岩黄牛肉、凹河鱼,被誉为“苗乡三绝”,虽产在深山,但都因优良品种和滋补功效在贵阳、清镇、织金等地具有一定知名度。同时,流长苗族乡还盛产刺梨、蜂蜜、香菇、菊花等农特产品;凹河樱桃、枇杷、柑橘、李子等水果比其他地区提前成熟25天左右,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尝鲜”。
苗族起源于五千年前的九黎部落,生活在流长的苗族主要居住在腰岩、马陇、王院、油菜等村,随着长期的迁移,形成“歪梳苗”“白苗”“红线苗”等不同的支系。苗族人为记录自己的历史,想出用五彩线记事的办法,用令人夺目的刺绣和纺织留下时光的记忆。如今的腰岩绣娘坊,既有贵阳市非遗传承人,也培育有上百名身怀绝技的绣娘。绣娘们用针和线在织好的麻布上绘制美丽图案,有苗语“磅铲”和星星、月亮、太阳之类古老花纹图案刺绣组合而成的钩心花,也有近代新版花纹图案刺锈的幸福花。
苗族同胞能歌善舞,尤其是在流长苗族乡这样拥有浓郁厚重的民族文化和古朴典雅的历史元素的苗乡,苗族歌、舞、乐成为依托风土民俗、大型祭祀、节日庆典、日常生活等载体而遗存并流传至今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
苗族同胞歌舞表演
流长苗族乡,还有一个特色“赶乡场”,每周星期天,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特地前来体验“赶乡场”,在这里可以买到包谷壳编制的背巴,谷草编制的草鞋,泥烧制的砂锅、鼎灌等生态农具、生活用具,这些老土器具,领略别具一格的人间烟火气。
“走遍爽爽贵阳,醉美大美流长。”如今,美丽的苗乡景色、好客的苗乡人民、地道的苗乡美食和多彩苗乡民族文化,都成为流长苗族乡积极推进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动力。(文/图 左乾伦 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