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景这么靓的地方吃住,你们贵阳人很会玩。”“端午”假期,来自广东的张阳一家抵达贵阳,大学同学谢青青接待了他们,早早预定下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的农家乐。
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的苗家迎客礼仪 六枝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供图
6月3日,汽车先是穿过了一个古旧的牌坊,然后在一片石板房环绕的空地里停了下来。农家乐老板骑着电瓶车早早等候,热心帮助大家把自带的食材运送到目的地。走进镇山村,一路上的石巷、屯墙、武庙让张阳颇感新鲜。
“刚才好像在牌坊上看到了博物馆几个字?”张阳一问才知道,眼前的这个石头寨子来头不小。从1998年到2005年,在中国与挪威于贵州合作建成的四座生态博物馆里,镇山村布依族生态博物馆便是其中之一。
走进时光边缘的村落:堂安侗寨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据悉,生态博物馆是一种以特定区域为单位、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强调保护、保存、展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以及人与遗产的活态关系。1998年10月31日,在中挪两国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开馆。随后,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2002年7月)、隆里汉族生态博物馆(2004年10月)、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2005年6月)相继建成。与此同时,2005年1月民间投资的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建成,贵州生态博物馆群日渐成型。
堂安生态博物馆里的侗寨风物展
其中,以梭戛生态博物馆为代表的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建设开启了生态博物馆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在文化的原生地建立起来,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空间局限,同时确立了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六枝原则”,成为“中国第一代生态博物馆”。
地扪侗寨,从生态博物馆走向文化创意小镇
“六枝原则”具体包括:村民是其文化的拥有者,有权认同与解释其文化;文化的含义与价值必须与人联系起来,并应予以加强;生态博物馆的核心是公众参与,必须以民主方式管理;当旅游和文化保护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护文化,不应出售文物但鼓励以传统工艺制造纪念品出售;长远和历史性规划永远是最重要的,损害长久文化的短期经济行为必须被制止……经过20多年的实践,在贵州,今天的人们已经意识到,生态旅游绝不仅是在生态环境很好的目的地旅游,在旅游的同时保护自然遗产、重视生物多样性、尊重当地社区的社会文化,也是非常必要的。(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