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
漫步多彩贵州,天蓝地净水清,良好生态带来的幸福感充盈在每一方土地。
自2015年我国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以来,一大批影响重大、久拖不决的生态环境难题得到破解,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以解决。
放眼贵州,贵州省各地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敢于动真碰硬、攻坚克难,找出所存在的顽疾,督促、推动当地补齐生态环境的短板,守护绿水青山。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共114项,已完成整改112项,完成率98.2%,剩余2个问题按“一问题一方案”序时推进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已按程序报党中央、国务院,反馈的58个问题基本完成整改7个,整改成效总体向好。
啃最硬的“骨头”,解最难的问题
70岁的民间河长周余庆谈起南明河,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南明河的治理可下了大功夫,现在水越来越清了!”
流经整个贵阳城区的南明河,是贵阳人民的母亲河。然而,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原有污水处理能力已跟不上城市建成区的发展速度,南明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2017年,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指出“南明河溢流污染”。母亲河告急,一场解决南明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攻坚战正式打响。
从全面排查333个沿线支流汇口、雨水口、排污口,开展水质监测和追踪溯源,对南明河城区段沿线污染源进行全面勘查,再到对沿河33个断面进行水质水量检测。上万组数据的形成,为南明河治理奠定了数据基础。
4年时间,贵阳市累计投入约79亿元,解决了流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硬伤。截至目前,南明河核心段淤积重、水变黑、臭味浓等突出问题全面解决。全流域25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7条主要支流水质全部达标,中心城区段水质稳定达到Ⅳ类,部分区域达Ⅲ类及以上,河流自净能力得到逐步恢复。
无独有偶,倒天河水库作为毕节市七星关城区70万人的生活“大水缸”,也因周边民房日益增加,处理技术不到位和设施不健全,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灰渣废物等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了水库,面临威胁。
2017年8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倒天河水库、利民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等问题还未解决,水体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隐患。
为此,七星关区接连召开两次全区环保督察整改推进会。累计协调、投入资金22.96亿元启动安置房建设,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就业3000余人。同时建成水库隔离、水质监测以及周边地区面源污染治理设施,解决了生态修复和涵养水源等问题。
2018年10月31日,倒天河水库治理任务全面完成,上报整改完成并销号。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解决困扰群众的“小事”
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这是贵州省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鲜明态度。
“虽然现在还会听到鸣笛声,但是相比以前,声音短了,音量也小了。”多年来,家住贵阳市万科花城的田朝凤一直深受小区附近火车鸣笛声音的困扰。随着环保督察纵深推进,整改方案不断优化,噪音问题大为改善,“这些年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很满意。”田朝凤笑着说。
去年12月11日,在接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造成环境污染”的群众反映后,普定县立即成立工作专班,第一时间对现场垃圾进行处置,对相关区域平整复绿,共计运输垃圾200余吨,同时设置围挡、警示标语和垃圾收运桶,满足周边群众日常垃圾投放需求。
“之前这里又脏又臭,经过整改,好多了。”普定县玉秀街道住户程久勇说。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什么?督的就是对人民群众反映生态环境问题的立行立改情况。
阅山湖,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中铁阅山湖高端社区内。2017年4月28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首次进驻贵州时,观山湖区接到交办信件中,就有13件与阅山湖有关。
为还湖于民,自2017年起,省、市相关部门通过不断优化整改方案,采取系列措施进行系统整改后,阅山湖水质总体趋势向好。2020年至今,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以上,偶有Ⅱ类水质情况出现。
“现在,阅山湖的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很满意。”5年老住户闫汝俊说,在他看来,这些年有关部门针对居民投诉的问题,对阅山湖潜在的污染源头进行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效果,水也愈发清亮了。
发现问题从群众中来,解决问题到群众中去,贵州省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提高整改工作群众满意度。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移交的6166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移交的2307件信访件已办结1785件,阶段性办结522件,取得了明显成效。
制度护航,以系统性思维推动督察整改
去年3月,贵州省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两个月时间,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共查阅资料196300余份,走访问询31个部门,下沉核查点位2647个,实现了9个市(州)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覆盖,有效解决了一批批群众关心的环境突出问题。
“我们把省级督察作为中央督察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开展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努力在督察‘全覆盖’、遏制环境问题、督察制度建设、督察成果运用等方面实现上下联动,形成相互衔接、互补配套的良性运行机制。”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把督察压力化为治理动力,贵州省通过把督察整改与污染防治攻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打非治违”等结合起来,以系统思维推动督察整改问题取得实效。
去年5月以来,“利剑2021-2025”专项行动,吹响了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号角,相关部门协同发力,形成监督有力、覆盖全面的环境保护监督新局面。
7月,贵州省创新建立现场监管执法和整改机制、创新健全生态环境问题主动发现和整改等两个环境执法创新机制获全国推广,主动发现并整改生态环境问题取得初步成效。
11月,贵州省出台《贵州省违法排污现场执法即时采样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加大了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保护环境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系列制度的出台,为贵州省形成走深走实的督察整改良好氛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在青山间寻觅,在绿水中泛舟。
贵州,始终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等反馈问题整改,较真碰硬开展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取得新进展,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新成效,“行路青山外,游走绿水间”已从愿景变为现实。(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