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贵州报道(罗淼 实习生 张诗琪):“以前村里4000多人,有一半以上在外务工。现在村里经济好了,只有几百人还在外务工。201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748元,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64元。”7月16日,“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看西部”(贵州站)网络主题活动走进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花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龙芬报出了以上数据。
花茂村一角 摄影 张诗琪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过去这里是一个“增收难、留人难、村容差”的贫困村。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形成以陶瓷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产业为主的三大产业发展模式,先后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最佳目的地”“全国改善农村人民环境示范村”“贵州省党建扶贫示范基地”“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等称号,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扶贫案例”,曾经的“荒茅之地”变成了如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花繁叶茂”之地。
张胜迪是花茂村回乡创业的代表人物之一,2016年7月,张胜迪回乡创办花茂人家商贸有限公司,将古法造纸技艺与现代产品相结合,推出团扇、笔记本、书签等系列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张胜迪正在制作文创产品 摄影 张诗琪
“我在公司里系统学习了古法造纸技艺,现在我已经可以独立创作完成相关作品。以前我是在广东打工,离家很远。现在就近就业,能照顾家庭,有收入,还学习到手艺,生活可以说是越来越好了。”花茂人家商贸有限公司员工罗吉燕说。
用古法造纸技艺做成的书签 摄影 张诗琪
距离花茂人家不远处的陶艺馆里,热闹非凡,40多名中学生正在陶艺馆内学习制作土陶。“这已是今天来体验学习的第四批学生,现在我这里每天都有很多学生过来学习,还有散客也慕名来体验,有时候一天要接待好几百人。”陶艺馆创办人母先才说。
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和乡村旅游带动,母先才将传统工艺与文化创意相结合,不断推进产业升级,通过开放土陶制作体验、创新生产土陶产品等方式,将土陶技艺与花茂村红色文化相结合。如今,母先才的年收入达到30余万元,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学生们正在学习制作土陶 摄影 张诗琪
“现在村里产业兴旺,村民们每天茶余饭后也会到空闲地带唱歌跳舞,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彭龙芬介绍,下一步,花茂村将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制定多规合一的花茂村乡村振兴规划,重点完善避暑旅游、康体养生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业态布局,不断绘就花茂村乡村振兴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