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赓续红色血脉 为革命老区“塑形”“铸魂”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2-11-01 17:28:49

  贵州省遵义市是举世闻名的红色之城,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更是全国文明城市。近年来,遵义市立足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新时代贵州精神,奋力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今天的遵义,既有“颜值”又有品质。

  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深耕厚植家国情怀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战斗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赋予了遵义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

  当前,遵义正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等革命精神,深刻领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遵义结合实际,以“一核两带七园多点”精心布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遵义会议会址周边环境整治及展陈提升工程、长征小镇、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带、《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重走长征路”研培体验工程等项目正有序推进。

  遵义坚持“培根铸魂”“润心启智”,用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近年来,遵义培养了1000余名“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向游客讲述遵义红色故事;以“红军山下讲长征、会址楼前学党史、红色基因代代传”为主要内容的开学第一课视频也得到媒体广泛关注。   

  遵义紧扣“红色历史人人学、红色书籍人人读、红色故事人人讲、红色歌曲人人唱、红色足迹人人行、红色精神人人传”的“六个红”活动主题,发挥先进典型引路作用,讲述时代楷模的动人故事,大力弘扬“政治坚定、一心为民、苦干实干、百折不挠”的黄大发精神,努力塑造“醉美遵义城 最美遵义人”先进典型品牌。

  创建有深度有温度,文明和谐可触可感

  从成功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到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遵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质量不变、管理更严”,推动城市文明建设日益常态化、规范化。

  遵义好人好事频繁涌现,“名城好司机·礼让斑马线”“文明行为进千家万户”“名城先锋党员义工”“文明五个一标兵”等志愿服务活动已在遵义常态化开展。

  遵义城市改造日新月异,棚户区改造涉及20多万人,改扩建人民路、上海路、高新快线等城市主干道,打通城区小微循环道路100多条,新建公共停车位1.8万个,建成城市雨污管网196公里,建成具备物联网功能的基站4100个,建设海绵型项目12个,公共服务设施展现出整体大气、细节精致的城市形象。如今的遵义,城区环境优美宜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6.16%,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8.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

  深入推进文明实践,全域统筹同步发展

  遵义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立完善以县、乡、村三级为单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的志愿服务体系,让在职党员、干部进网格,志愿服务分队驻网格,涌现出赤水市“茶馆磕子匠”、湄潭县“寨管家”等一系列具有遵义特色亮点的文明实践品牌和经验做法。遵义6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900多所中小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1400多家大中型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站点就近为居民提供服务,实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足不出户、事不出门”,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遵义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通过“四在农家·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村发展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目前,遵义市正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紧紧围绕“四兴乡村”(产业兴村、文化兴村、人才兴村、生态兴村)目标,深入开展强化党建引领、建成核心主导产业、“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宣传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整治等群众性基层基础工作,引导各地完善村规民约,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等制度,制定红白喜事标准规范,大力推广“道德红黑榜”等有效做法,让群众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前,遵义市共创建成功全国文明村镇30个、省级文明村镇117个、市级文明村镇137个、县级文明村镇1183个,文明村镇创建覆盖率达90%以上。

  全国文明城市是遵义最亮丽的城市名片,更是遵义市委、市政府和800万遵义人民沉甸甸的责任。展望未来,遵义将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长效常态,坚持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内涵,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文明城市。(遵义市委宣传部)

编辑:罗淼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