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心怀青云志 驰骋万里途
来源:遵义日报  |  2022-11-18 16:54:45

  来自黔北大地,遵义制造的齿轮到底飞得有多高?

  “如今,遵义‘智造’的齿轮已扶摇直上行万里,飞到了火星,是中国飞得最高的齿轮。”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总工程师申曙光是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突出贡献者,也是航天高端齿轮生产制造技术攻关突破者,更全程经历了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飞天”嬗变。

  他说,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我们先后参与“神舟”系列、“天舟”系列与“天宫”系列、“嫦娥”系列以及“祝融号”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空间工程项目,依托科技创新和精湛技艺铸就了航天器的重要“关节”,以踔厉奋发的实际行动,让“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伟大遥想成为今天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

  初心不改青云志,积功驰骋万里途。一咬一合的轮齿间不仅记录光阴的流转,而且见证了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风雨兼程走过的不凡历程。

  1968年,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由上海第一机床厂、上海机床齿轮厂、上海量具刃具厂、上海第二机床厂、上海组合夹具厂、上海星火模具厂等6家单位,开始筹建国营群岭机械厂和国营群建机械厂(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前身)。1992年,按照国务院“七五”调迁计划,该公司从原遵义县板桥镇大沟乡搬迁到遵义市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4年完成规范改制,组建了贵州群建齿轮有限公司,2008年6月更名为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母庚礼说,我们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下属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之一。几十年来,始终以载人航天精神、三线精神为引领,专注坚守在精密传动研发制造领域。从往昔一度濒临破产,到如今的“起死回生”、行稳致远,是率先实施的股份化改制打通了企业发展的“任督二脉”,激活了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更坚定了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方向和决心。

  如今,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系统唯一的齿轮及传动产品专业制造企业、中国齿轮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小模数齿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参与了国家齿轮标准的制定,是中国齿轮行业最具创新企业50强。长期承担国家重点项目齿轮产品的研发生产,具有完整的开发体系,在齿轮产品及制造技术上拥有140多项专利,并被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齿轮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连续两次入选贵州制造业100强。2022年入选了工信部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020年,群建精密空间工程高端齿轮研发团队获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届航天报国重大贡献奖之“航天报国英才奖”。

  二

  齿轮虽小,看似简单,然而每一道生产工序里都是科技与创新的智慧结晶。从厘米到毫米,再到微米,每一个超精密级的研发,容不得丝毫偏差,留不得任何瑕疵。

  11月10日,记者走进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车间,现代化齿轮生产线率先映入眼帘,机械手臂在自动化加工岛台上来回转动,滚齿机、倒棱机、剃齿机有序运转,精密加工后的齿轮锃亮地呈现眼前。

  “齿轮到底有多重要呢?”记者问道。

  “国徽上的齿轮代表工业,象征工人阶级,齿轮是工业的命脉。”申曙光说,以齿轮为代表的零部件不仅是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的重要根基。齿轮作为机械传动中传递运动和动力的零件,它是汽车、机床等多个高端机械装备领域中的关键件,通常决定了整体装备的主要性能。它属于超精密制造、微纳米制造,精细化程度高,更是突破相关领域“卡脖子”工程的重要一环。

  如今,我国齿轮技术从被国外“卡脖子”到进入世界领先行列,遵义“智造”贡献了重要力量。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余泳说,目前我们生产为空间对接机构配套的齿轮传动产品,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已与国际水平一致。

  在生产实践中,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针对核心、关键工序,自筹资金开展自动化、数控化改造,组建自动化制造单元、单机制造单元,实现了滚、倒、剃、打标等多工序自动化连续作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保障质量。目前该公司批量齿轮的生产能力达到200万件/年。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则是根基。截至2022年10月,该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28.8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正高级工程师5人,副高级工程师18人,高级技师12人,技师39人,高级工110人。自2002年开始参与国家空间工程重点项目的二十年来,该公司涌现了一批以“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龙见炳为代表的突出贡献人员,有“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齿轮行业科技领军人物”“中国航天基金奖”获得者、“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突出贡献者”“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贵州省高层次创新人才”获得者。

  得益于专业人才集聚,公司不断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博士研发人才,加强对精密传动减速器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解决企业产品开发技术难题,加快技术创新的推进力度和成果转化成效。同时,联合国内传动领域知名院校和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项目2项,共同解决我国齿轮行业“卡脖子”技术问题,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

  2020年11月,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龙见炳劳模创新工作室”被省国防工会授予贵州省国防工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1年12月,“高可靠长寿命精密传动齿轮系关键制造技术与应用”荣获2020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12月,“外骨骼驱动关节”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特种机器人“揭榜”优秀方案。2022年10月,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审定通过,群建精密成功获批备案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三

  扎根黔北大地,深耕实践沃土。变化的是时间与岁月,不变的是奋斗与进步。

  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聚焦主责主业,践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企业使命,着眼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

  走进该公司的热处理中心,机器轰鸣生产忙,表面处理车间、热处理车间及热处理检验中心,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我们的订单都是满的,热处理服务范围不仅涵盖了遵义,而且更延伸到省内外地区,如陕西、重庆、江苏等地,热处理服务客户达30余家,年热处理协作产值达300万元以上。”热处理中心车间主任黄杰名说,目前我们日产热处理能力在1万件以上,年承接热处理能力达3000吨。

  与热处理中心一样忙碌的还有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所属的遵义群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在其车间厂房的智能化生产线上,为海尔冰箱配套生产的一件件注塑产品列队而出。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实施“基于注塑云平台下的智慧注塑工厂”项目,我们实现了对传统制造的智能升级,最高日产90多个品种近10万件产品。

  “基于注塑云平台下的智慧注塑工厂”项目,是群建塑胶在遵义市工业和能源局积极协调下,通过申请资金和项目扶持建立起来的“智造”项目。该项目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结合,对产品生产周期精准控制,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随着项目的实施,2021年,群建塑胶成为工信部支持的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遵义制造向遵义“智造”迈进的新征程上,小齿轮撬动着行业大市场,引领着科技大创新,书写着时代大发展。

  “十四五”期间,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将继续聚焦“核心产业、重要客户、重点项目”,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聚力新产品开发,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做精做专品牌,全力打造航天航空防务领域精密传动装置核心制造商、汽车领域新能源动力传动部件重要制造商、智能装备领域机器人关节知名制造商、模具注塑领域智造服务一体化品牌制造商“四个制造商”,积极构建军用、民用、国际化经营均衡发展格局,为助力遵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未来,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将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遵义日报记者 李培松)

编辑:罗淼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