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抹“绿”浓墨重彩 ——从贵州茶产业博览会看黔茶产业发展
来源:农民日报  |  2023-05-15 16:58:57

  前不久,第15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在湄潭县落下帷幕。本届茶博会以“干净黔茶,全球共享”为主题,参与度更深更广,更加突出实效和市场化,多形式宣传强化品牌。

  贵州茶博会从最初在省会贵阳举办,到“转战”遵义,再到全国茶叶种植第一县湄潭,黔茶产业发展也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嬗变。

  世界茶源在贵州

  ——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历史方位在哪里?

  翻开贵州地图,北纬27度横贯东西。在这条世界公认的茶叶生长黄金带上,一片片茶园延绵起伏、无边无际。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贵州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如今凭借中国茶叶原料基地和初步形成的加工中心,进入中国茶产业第一方阵。

  位于湄潭县中国茶城内的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不仅是了解贵州茶文化的一个窗口,更是贵州茶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基地。

  关于茶树的原产地问题,近100多年来,世界植物学与茶叶专家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980年,专家在晴隆县境内的云头大山中发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颗四球茶籽化石。经鉴定,该化石距今已有164万年以上,晴隆县也因此被称为“世界古茶籽化石之乡”。一颗茶籽化石的发现,证实了贵州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地带之一。

  在中国历史文献资料和茶叶研究专著里,我们也很容易找到答案。茶圣陆羽《茶经》记载:“茶者,南方嘉木……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这里所说的思州,指务川、沿河一带;播州,即遵义、绥阳、桐梓一带;而夷州,则是湄潭、正安、凤冈一带。

  除了文献以外,茶叶科研人员也在贵州发现了大量古茶树群。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境内的古茶树达120万株以上,其中200年以上的古茶树15万株以上,千年以上的古茶树1万余株,这些都充分佐证了贵州是茶树的发源地。

  贵州是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居住在贵州的各族人民长期饮茶、食茶,在发现和利用茶树的过程当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茶文化,也为后来整个贵州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茶在云中长,云在茶中飘。高海拔、低纬度、日照少的气候条件,使得茶叶中营养物质充分积累,孕育出贵州茶鲜香浓醇的滋味。

  说起湄潭茶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湄潭茶场茶叶专家与随后西迁到湄潭的浙江大学教授一起奔赴全省各地,致力于茶叶科学研究、科技推广以及制茶机具研制,为贵州的茶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这套木质红碎茶生产线是我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先进的制茶设备。我国著名的茶叶机械专家权启爱来这里进行考察之后,就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敢说湄潭的茶叶机具代表了我们国家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一套机具证实了茶厂当时最红火的一段岁月,是我国早期茶叶生产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的开端。”中国茶工业博物馆讲解员告诉记者。

  湄潭茶场茶叶生产加工的开展,标志着贵州省的茶叶加工生产模式,从家庭式、作坊式、手工式的传统制茶方式正式向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迈进。

传承创新强势突围

  ——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春天从何时开始?

  贵州700余万亩茶园青翠欲滴,采茶工人双手在茶树上飞舞,片片茶叶落入竹篓;园区机器轰鸣,空气中茶香四溢,沁人心脾;交易市场里人声鼎沸,交易大屏实时传递全国茶叶交易的价格,各地茶商慕名而来,载茶而归。

  从2007年贵州省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之后的15年,贵州茶经历了黄金发展期,茶园面积从最初100万亩发展到如今的700余万亩,产业优势、增长潜力以及促农脱贫致富的推力更加凸显。

  “近些年贵州茶产业发展迅速,茶园面积和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说。

  走进湄潭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的湄潭翠芽非遗传习基地,沁人的茶香扑面而来。中国制茶大师、湄潭翠芽手工制作技艺第十代传承人唐诗江正坐在炒锅前为茶叶提香。从1992年学制茶到现在,唐诗江已经坚持了30多年。即使已经成为公司的技术总监,但他依然坚持在手工制茶一线炒茶、教学,为的就是将老一辈的技艺传承下去。

  “我在20世纪90年代跟着当时湄潭茶场制茶工厂的厂长吴贤才学制茶,20年坚持学手工茶,我们要留住手工、留住记忆、留住传统,老前辈传承下来的记忆,我们要保留下来。”唐诗江说。

  2015年,由唐诗江所在的阳春白雪公司出资申报,“湄潭翠芽手工制作技艺”成功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企业建起清洁化、自动化茶叶生产线,通过传统技艺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年产干茶达300吨。2022年,该公司实现产值1亿元。

  “贵州茶叶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遵义是贵州省茶园面积最大、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域。‘湄潭翠芽’‘遵义红’‘凤冈锌硒茶’等茶叶品牌驰名中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介绍。

  据统计,2022年贵州茶叶产量45.4万吨,茶叶产值606.2亿元。而遵义作为贵州最大的茶产区,全市茶园面积达200万亩,2022年茶叶产量达15.52万吨,茶叶总产值162.11亿元。通过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2022年湄潭县继2020年、2021年后,连续第三年蝉联“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凤冈、正安、余庆三县继续上榜。

  与此同时,贵州茶“干净、生态、安全”的良好口碑也赢得了海内外市场认可。在农业农村部和贵州省开展的茶叶质量风险监测中,贵州茶样农残和重金属合格率连续11年保持在100%。截至2022年底,贵州省已形成完整的茶叶出口产业链和供应链,茶叶出口摩洛哥、美国、德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风过贵州飘茶香

  ——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未来定位在哪里?

  “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多的是对产业的坚守。

  “湄潭翠芽小江南,遵义红茶种满山。香气馥郁甜香高,果香滋味飘山川……”湄潭茶山上,一首朗朗上口的说唱配上动听的旋律,引来不少游客驻足拍摄,这种对贵州茶的“花式”宣传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为打造干净茶,贵州茶产业从源头开始构建质量安全管控体系,注重茶山管护。“茶山管护好,茶树长得好,才可以双手采茶。”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双手采茶是贵州美丽茶山的标配。这种采茶方式的普及,能倒逼各地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树鲜叶下树率,优化茶产品结构,促进产业链条转型升级。

  “让大家看到茶农勤劳的双手,让采茶收入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之一,让茶产业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茶农。”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说。

  在本届茶博会上,记者发现越来越多茶企在市场经济变局下积极求变、转型升级。随着茶市场的变化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新茶饮异军突起,开辟了茶饮文化的新赛道。放眼全国茶叶供应链,拥有700万亩茶园的产茶大省贵州,市场潜力巨大。

  在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标准化的茶叶生产线高效运转,拼配调和好的茶叶在仓库整齐堆放,工人忙着将茶叶打包装车,运往各大线下奶茶门店,一派忙而有序的景象。

  “蜜雪冰城、茶百道……如今市场上备受年轻人青睐的一些奶茶品牌,原料不少来自我们公司。”在湄潭采访,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的一席话,折射出了当前湄潭茶产业发展呈现出的新气象。

  构建多元消费格局,不仅在于销售渠道拓展,也表现在多元产品的开发。在“中国抹茶之都”铜仁,热销海外的抹茶,在当地逐渐由“喝”演变成了一种新“食”尚,抹茶面条、抹茶冰激凌、抹茶雪花酥等抹茶系列产品随处可见,不少商店还销售抹茶面膜、抹茶牙膏等日用品,备受年轻人青睐。

  在本届博览会展销区内,贵州凉都水城春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冷泡茶凭借原叶冲泡保持纯正茶味。公司负责人介绍,2022年,该公司综合产值达6000万元,其中冷泡茶单品不仅深受年轻人喜爱,还走出国门,远销澳大利亚、阿联酋等国家。

  茶博会是贵州茶品牌打造与展示的舞台,越来越多的贵州优质好茶正被世界看见。(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编辑:罗淼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