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坚持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发展,强力抓好农业耕作条件改善,农业新技术推广等各项工作,不断加快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在思南县大坝场镇尧上村,一块块高标准农田整齐布局,集中连片种植的水稻生机盎然、长势喜人。大坝场镇尧上村地处武陵山深处,是一个人均耕地较少的传统村落。受自然条件影响,过去村里的田块高低错落,村民耕种起来极不方便。现如今,当地通过田块整治、沟渠修建等措施,建成高标准农田1000余亩,“小田”变成“大田”,不仅让水稻的增产丰收更有“底气”,还进一步拓宽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思路。
高标准农田航拍图 摄影 陈敏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之一。近年来,大坝场镇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渠相连、路相通、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新格局,极大地改善交通和耕作条件,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有效保护和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让农业生产更加现代化,不断朝着向好向前的态势发展。
截至2022年底,思南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9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8.1%,18个坝区已实现全覆盖,新增耕地6540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2万亩,新增粮食产能2.74万吨,提升了高标准农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既实现了耕地质的提升、量的增加,又提高了粮食产量、保障了粮食安全。
农户们正在农田工作 摄影 陈敏
农业耕作条件的改善,让农机得以大展身手。在思南县塘头镇的粮油产业园区,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一望无际,伴随着一阵阵旋翼转动声,两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沿着稻田匀速飞行,机身下的喷淋头喷出白色的雾化农药,均匀洒向稻田,为田间水稻披上“防护衣”。
“一台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是人工喷药的20倍以上,一天能完成600至800亩,能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相较于人工喷药,植保无人机‘飞防’更高效、安全、节约、环保。”思南县塘头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秀峰说。
塘头镇机场坝是思南县水稻高产示范点之一。2022年,该镇依托坝区资源优势,立足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需求,借助东莞市塘厦组团帮扶契机,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530万元,加快推进粮油产业园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全力打造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植保无人机正在农田上空喷洒雾化农药 摄影 陈敏
塘头镇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所带来的便利,以全程机械化种植为抓手,积极推行“水稻+油菜”接茬轮作,有效补齐“种植空窗”,巧让“冬闲田”变“四季田”,实现了“一年多季”“一田多收”目标,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种好粮,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思南县聚焦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短板,大力推广适应丘陵山区耕作特点、覆盖农作物种植全环节的各类中小型农机,并落实相关的农机购买补贴。目前,思南县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37家,今年新采购育插秧机具11台套,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在塘头、大坝场、许家坝、宽坪、亭子坝等10个乡镇落实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面积15270亩;还组建了28支“三农”专家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传经送宝”,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田畴织锦绣,沃野绘“丰”景。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发展,思南县农业经济正展现出澎湃活力。(文 陈敏 张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