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不大,却装着民意;餐碗虽小,却盛着民心。
当前,正值蔬菜上市旺季,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大桥村党总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村支两委干部及党员群众主动靠前,引导村民对辖内1200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实行“边收边种”模式,做到人不闲、地不闲,全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
进入夏季,降雨接连而至,让大桥村多了一丝凉意,但在大桥村蔬菜基地里却是一派火热的景象。一大早,村民李连强已经和家人忙开了,他们将地里的大葱采回来,捆放堆在家门口,随后又在地里补种上芹菜。这些大葱,将在四个小时后运送到贵阳。
近年来,大桥村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主动“走出去”、精准“带进来”,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党员干部走出去,发展经验带进来。为开阔村“两委”干部视野,积极开设“三个课堂”,以思想破冰推动破题起势,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上好政治课堂。打破党员组织关系隶属界限,创新开展“我来讲党课”活动,每月邀请党员领导干部、党员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担任党课主讲人,全面提升党员教育鲜活性。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讲党课活动9次,参学270余人次。
——上好现场课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村党支部坚持“走出去”向全国、全省先进村学习,对标改进、取长补短,开阔了眼界和思路、带来了经验和方法。大桥村先后到遵义、贵阳等地学习经验,借鉴先进做法,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上好订单课堂。以区委党校大桥村教学点为平台,依托区委党校师资力量,开展点单式教学培训。采取党员、群众提出课程需求,党组织提供教育资源,党校落实课程服务的“点单+配送”方式,全面提升课程培训的指导性和精准性。目前已组建师资队伍11名,设置课程菜单41项,组织开展教学培训2次,参学66人次。
基层组织走出去,党建资源带进来。搭建“村校企”党建联建平台,借助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市场优势,有效破解乡村产业发展困局。
——突出组织联建。坚持组织联建带动产业联兴,会同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党组织、贵州铁投集团公司党组织签订《党建联建共建协议》,三方围绕组织建设、人才培养、乡村建设开展结对共建,对3个党组织67名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根据工作性质和专业特长,设置政策宣传、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岗位,实行积分量化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突出人才联育。坚持人才带强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双带”作用,组建大桥村人才工作室,将联建单位党员、本村农技人才和产业大户集聚起来,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137名,采取“群众点单、工作室派单、人才接单”模式,为群众提供项目、技术和信息服务,今年以来,共开展人才服务80余次,培养实用人才79人,带动100余户群众就业增收。
——突出资源联用。发挥联建单位在科技、人才、智力、市场资源的优势,建立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实践基地,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党委派出17人博士服务团队,长期为村开展村庄规划、技术服务和产业营销方面的指导,打造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博士科技服务小分队。立足企业优势,贵州铁投集团公司党委派出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2021年以来,先后为大桥村提供帮扶资金180万元,持续助力大桥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体制机制走出去,改革红利带进来。坚持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规范化、实体化和企业化,实现由小合作到大联合、大发展的转型升级,让改革发展的红利惠及每一名群众。
——提质增效促发展。以合作社换届为契机,全面推行“村社合一”组织形式,村党组织书记依照法定程序选举为合作社理事长,8名村“两委”党员干部兼任合作社理事和监事,健全完善合作社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
——激励担当促发展。制定《大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可分配收益管理办法》,实行“一金三红”收益分配模式,将村集体经济可分配收益资金分为股东分红,积分分红和奖励分红,对全村990户股东户实行积分制管理,通过差异化分红,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形成了集体和个体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防范风险促发展。坚持集体资金民主监督、科学使用,将“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贯穿村集体经济发展全过程,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审核决策事项2项,开展公示7期。同时,建立“四员合一”监督体系,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阳光下运行。
优势资源走出去,共同富裕带进来。大桥村依托独有特色优势,深挖“土特产”资源、把做好“土特产”文章作为发展的牛鼻子。
——持续做好“土”文章。大桥村田坝成片、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素有中心城区“菜篮子”的美称,村总支部牵头成立大桥村蔬菜协会,组建灌溉、技术、协调、销售、物流“五个党员先锋队”,为群众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2022年全村蔬菜亩产量提升10%,产量达1.5万吨,产值近5000万元。
——持续做好“特”文章。积极探索“跳出农业抓农业、面向市场抓特业”的新路子,立足蔬菜坝区景色宜人、游人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拉长富民产业链条,建成大桥村美食一条街,修建商铺21间,解决大桥村30余人就业,预计全年村集体可获得收入7.98元。盘活虎跳峡景区闲置空地,发展露营烧烤等休闲娱乐项目,村集体每年获得收入2万元。
——持续做好“产”文章。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集体增富、产业增效。围绕坝区蔬菜产业发展,建成覆盖806亩蔬菜基地的灌溉系统,村总支部牵头成立管水协会,通过科学定价、优化机制,为坝区群众提供农业生产灌溉服务,极大降低了群众的灌溉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每年村集体通过灌溉服务可获得收入14万元。预计2023年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5万元。(柯睿 曹海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