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通途:赋能文旅融合 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贵州日报  |  2023-08-03 14:13:49

山间通途:赋能文旅融合 助推乡村振兴_fororder_中首

风景优美的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

  从乌蒙草原收费站下水盘(六盘水至盘州)高速公路,一路前行,弯弯曲曲的道路缠绕山腰。越过山冈,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到了。

  路难走给舍烹村党支部书记陶永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彼时的舍烹村地处盘州市和水城区交界,边远、贫穷,村里的路大多由马车轧出。“那时候村里面谁家都没有小汽车,就算买得起也开不进来。”回忆起曾经的出村路,陶永川无奈摇头。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致富

  2012年,年近五旬的陶正学带着在外打工的积蓄回到舍烹,16岁离家外出打工,开过货车、办过选煤厂、入股过煤矿,也经营过酒店,30多年在外打拼,他成为村里最先富裕起来的人。“有钱了要回来与乡亲们一起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他离家前的承诺,此次回乡创业正是为了践行诺言。

  在与本村6名致富带头人合计后,他拿出20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带头成立普古乡银湖合作社,深挖娘娘山旅游资源、发展刺梨、蓝莓、红心猕猴桃等产业。

  为更好服务于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2013年起,盘州市交通运输局对坪地彝族乡雨格村至普古乡娘娘山的道路实施改扩建工程,长度总计30.168公里,同时投资900万元完成沿线绿化,形成了一条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风景线。这条位于乌蒙山腹地的道路将盘州市与水城区的6个乡镇串联在一起,覆盖农户1.8万户6.4万人,被当地人称为“山变之路”。

  如今,盘山公路像一条白玉丝带点缀在青山间,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而来,一睹娘娘山的秀丽景色。

  一个村带动一片村发展

  2013年7月,为了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在不变更行政区划的前提下,交通网络覆盖下的舍烹、播秋、水坝、天桥等8个村党支部和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联合组建成为六盘水市第一个联村党委。

  通过党组织领导,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参股数量从最初的456户发展到如今的3105户,实现娘娘山片区农户全覆盖,初步实现了村村有产业,寨寨有风光。

  此时的舍烹村在实现全域产业、全域生态、全域旅游、全域治理上,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村(社区)的新路,实现了转型升级。以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集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民族文化体验、湿地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已成型。2022年娘娘山湿地公园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旅游收入1.2亿元,村民们也从之前的“面朝黄土,兜里没钱”到现在“入股分红,生活不愁”,实现了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年收入达到2万余元,带动8个村、1100余户增收。

  “现在村里有200多台小汽车,有的人家还不止一台车呢。”陶永川说。

  一条路带动一方热土

  舍烹村村民老苏和妻子都是“山变之路”的受益人,记者采访时,他正仔细翻烤着豆腐。“之前在煤矿工作,年纪大干不动了,便回到家摆了个摊位,每天能有200元的收入。”老苏说。

  “山变之路”将乌蒙大草原及普古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连在一起,作为旅游大通道,从云南、湖南等地前来避暑的游客路过时,常常停下车,到沿路摊点品尝美食,成为老苏及其他小吃摊主的主要客源。

  同时,便捷的交通推动沿线产业迅猛发展,已种植蓝莓、红心猕猴桃、葡萄等经济作物2万余亩;实现公交进寨、客运进村,并形成了1小时内到城区(盘州市)、市区(六盘水市)的快捷交通班线,大大缩短村(镇)同城区的距离。

  一条路带动一方热土,实现从贫困落后到乡村振兴的转变。如今这条“山变之路”,正在谱写六盘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篇章。(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编辑:罗淼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