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穗飘香。眼下,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都坪镇的800亩制种水稻基地里,农户们正在抢抓农时,开足马力,陆续开镰收割,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收割现场,稻浪欢腾,一行行金黄饱满的稻穗,随着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从收割、脱粒、碎秆还田,再到装车,单台收割机仅10分钟左右就可完成一亩田的收割。
农户驾驶收割机进行收割
都坪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多年来,依托坝区、气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杂交水稻制种产量高、品质好,已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优势产业。“每天有五、六台机子帮我们收割,平均每天带动周边老百姓四、五十人就业。目前,就收割情况来看,平均亩产可能到480斤,预计产值250万元。”种植大户、水稻制种技术员刘顺和说。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命脉。都坪镇高度重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通过党建引领、健全产业链条、提升基础设施、引进龙头企业等措施高位推动产业发展,极大程度保障了地区粮食种子安全。
水稻基地一角
近年来,都坪镇不断探索“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市场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推动杂稻制种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质化方向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都坪镇还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稻蔬轮作”的方式,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让农民“钱袋子”和“粮袋子”双丰收。(文/图 魏敬松 申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