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粤黔通供应链有限公司的展架上,展示了紫云红心红薯、大米、山茶油、松茸等60多种紫云农特产品,这些产品通过“粤黔通”项目“政府+线上电商+线下渠道+帮扶机构+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全产业模式,销售到广东乃至全国,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
紫云农特产品上架广州商超
粤黔通项目于2021年由广州市协作办推荐落地紫云县,项目通过搭建大数据服务平台,将品商平台、社会资源、帮扶地区的紧密结合,帮助当地搭建产品品控和服务能力体系、建设电商基础设施、助力农产品上行。
据了解,为解决农产品销量低,品牌传播慢的难题,粤黔通供应链联合大型企业线上平台,如中国移动卓望商城、中国建行善融商城等,线下广东、福建、湖南、四川的华润万家连锁超市,打造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专馆、专区、专柜“三专渠道”,实现从产地到市场的点对点交易,减少流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搭建农产品销售的绿色通道。
自贵州省粤黔通供应链有限公司业务运作以来,已和安顺市、紫云县数十家农特产品供应商达成分销合作,与当地龙头企业联合打造“紫云县特产”品牌系列产品,以大数据赋能和引导紫云县的第一、二产业,为产品研发、加工工艺、包装设计等制定了专属优化方案,目前已推出了多款更适合物流运输、符合销售地口味偏好的产品。
“拓宽销售渠道是一个方面,我们更希望做的是利用我们的渠道和消费者需求的一个画像,反过来去引导我们一产的种植和二产的加工,去帮助完善、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粤黔通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勇威说。
以紫云红心红薯为例,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心红薯在紫云种植历史悠久,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纤维素和维生素,营养价值高。粤黔通在销售过程中针对广东当地的饮食特点和口味需求,联系了一家有出口资质的广东企业加工红薯面条,将红心红薯的附加值提高,同时希望利用广州在大湾区的区位优势,能将产品销往港澳,目前产品在广东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也正在与港澳商家对接销售事宜。
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专区
粤黔通项目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工程、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工程、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计划为紫云农产品产业全链条的融合发展提供标准化、现代化的便利平台。同时,产地到市场的点对点交易,实现了从田园直达餐桌,让消费者可以以实惠的价格购买到高品质、定制化的产品。
吴勇威介绍,下一步粤黔通还将继续运用大数据平台优势进行客群画像并对消费特征进行分析,帮助紫云农特产品改造工艺、提升规模、提高附加利润,推动紫云农特产品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记者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