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贵阳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工作情况。
10月28日开幕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上,生态环境部对贵阳市等104个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了授牌命名。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七批572个县级以上行政单元获得命名,其中省会城市3个,贵阳市成为贵州省第一个成功创建的地级市、全国第三个成功创建的省会城市。
发布会现场 摄影 徐菡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步履坚实,深入推进“生态立市”战略,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积极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方面,贵阳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筑牢生态屏障、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整改突出问题、深入推动绿色发展、积极传播生态理念重点开展相关工作。
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 摄影 徐菡
贵阳市制定国内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从政策层面筑牢生态文明根基,在全国率先建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司法体系,为生态文明保驾护航。
贵阳市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巩固山头治理、石漠化治理成效,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成效明显,建成各类公园1025个,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3.2%提升至目前的55.3%,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达65。
贵阳市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农村环境整治”五大攻坚战,率先在贵州省创造性提出“开门优”和“冬春防”等攻坚行动,实现乡镇级大气微型监测站全覆盖,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3年的76.2%提升至2022年的100%,2022年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位列第6、省会城市位列第4。
南明河甲秀楼河段 摄影 徐菡
同时,贵阳市大力发展大数据、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建“绿色工厂”35家,国家级绿色园区3个,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3个;累计认证绿色食品12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9个,涌现出修文猕猴桃、花小莓、印象硒州等农产品知名品牌;成功交易首批森林碳票,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00亿元。贵阳市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49.2%、48%。
此外,贵阳市还久久为功推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持续开展“世界环境日”“618贵州生态日”等主题活动,把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中小学课程安排,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满意度逐年提高。
“未来五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大力推进‘一城一战一整改’,以高水平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贵阳力量。”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何小丽说。(文 罗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