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秒产出一个电芯、2.5分钟生产一个电池包……10月27日,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一期项目投产,贵州省驰骋新能源电池材料新赛道产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为贵州打造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增添了“新引擎”。
毕节高新区,聚集80余家绿色建筑企业的新型建材产业体系正加快形成。向“绿”转型,毕节高新区将依托全市石英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以及粉煤灰、砂石料等工业固废原料,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含金量”十足的企业,打造绿色建材产业集群,为工业经济发展强筋骨。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产业集群释放动能。今年1月—10月,贵州省酱香白酒、现代化工、大数据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态食品、健康医药等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两位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这份亮眼成绩单充分诠释了贵州坚定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工业发展的动能愈发增强、后劲愈发强劲。
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差距在工业、最大的潜力在工业、最大的希望也在工业。历经“三线建设”、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工业强省多个阶段的贵州工业,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规模总量不断扩大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省委、省政府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省上下励精图治,聚精会神抓工业,书写的发展新篇章。
宁德时代贵州基地。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当前,贵州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力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加快建设“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坚持将新型工业化作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基地”,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成效,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项目为王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成效,项目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压舱石”。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主战略,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把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关键性举措,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项目投资建设取得更大成效。随着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调试运行,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作用,以及项目建设扩投资、稳增长、促发展的“主抓手”效能,均已凸显。
贵州磷化集团息烽基地6万吨磷酸铁、1万吨电池回收等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现场。
在贵阳市开阳县,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已经进行试产。由传统磷化工起家,瞄准“风口”机遇转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赛道的安达科技,该项目的投产意义重大。“‘十四五’期间,公司新能源电池材料预计实现年产能为50万吨磷酸铁锂、50万吨磷酸铁,绿色再生领域达到30万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安达科技主要负责人说道。
在安顺市普定县,现代能源项目建设的“热度”,驱走了冬日的阵阵寒意。盘江普定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长臂挥舞、工程车来回穿梭、施工队伍各司其职忙碌着……奏响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全国首台套以燃烧无烟煤为主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选定机组具备高参数、高效率、高节水和超超临界、超低能耗、超低排放的“三高三超”特点,同比同容量超临界机组年节约标煤约10%,可实现节约标煤约33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3万吨/年。项目于去年12月开工,计划于2024年底实现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25年第一季度第二台机组并网发电,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预计年发电量约66亿千瓦时。
在酱香白酒赛道,各大产区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支持贵州打造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机遇,龙头企业投资带动作用明显,产业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茅台集团中华片区茅台酒技改、3万吨酱香系列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建成的国台酒庄1万吨智能酿造项目,习酒“十四五”技改一期项目加快推进,茅台“十四五”一期即将加快推进,这些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扩大优质产能。
俯瞰茅台镇。
抓项目就是抓产业、抓发展。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贵州省以“六大产业基地”为主的工业领域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46个,在建819个、建成195个。
以“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为牵引,贵州省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从“规划蓝图”变成“产业实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将迈得更“实”、更“稳”。
新兴产业 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成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是贵州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的关键一招。
福泉市双龙工业园区一角。
今年10月27日,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在贵安新区正式投产。这座按照宁德时代“灯塔+零碳工厂”高标准设计,采用先进的高节拍、高自动化、高柔性等技术打造的现代化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可实现1秒产出一个电芯、2.5分钟生产一个电池包的速度,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50亿元。
毋庸置疑,这一重磅项目的投产,是贵州省抢抓“风口”开辟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的最佳注释,也为贵州省新能源及电池材料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今年前三季度,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产值增速,增长16.8%。
如今,作为全国首个从省级层面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明确扶持政策的省份,贵州省明确了“一核两区”规划布局,初步形成了贵阳贵安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大电池制造龙头企业为引领,正在加快构建新能源电池制造及其配套产业集群;“开阳-息烽”“瓮安-福泉”吸引贵州磷化、中伟兴阳、湖南裕能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成功培育磷系、氟系电池材料及其原辅料产业集群;铜仁以中伟新材料、汇成新材料等骨干企业为支撑,成功打造锰系电池材料及其原辅料产业集群;“黔西南-六盘水”成功引进振华新材料、新仁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电动贵州”新名片愈发闪亮。
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赛”出发展加速度,是贵州省大力度支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的缩影。
“十四五”以来,贵州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坚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导向与贵州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相结合,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新领域新赛道,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势头明显加快。
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近年来,贵阳贵安坚定不移落实数字经济“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大力实施“数字活市”战略,数字产业高速增长,数字红利加速释放,“一硬一软”两大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贵阳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贵州省坚持招大引强与本土培育同步发力,电子产品制造产业、高端前沿的电子制造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更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接下来,贵州省将继续引导创新资源要素向产业的关键环节聚焦,培育打造更多新兴产业,构筑产业集群竞争力,为工业经济稳进提质提供重要支撑。
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成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贵州工业获得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
中航电梯公司改造后的自动化生产线。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探索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道路,两化融合水平持续提升,企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为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力支撑。
密封、包装、封箱……在位于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贵州博凯物流园内,一套成熟的生产线旁,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简单的按键操作就能监控整个生产流程。今年“双十一”期间,仅仅70名员工就实现了10万条以上药品的出货量。
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去年“5G+智能供应链协同数字中心”建成投运后,零配件入库出库的周转时间缩短20%,产品合格率整体提升10%,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轮胎,出厂前最后的“体检”环节,过去主要靠人力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漏判率高,如今运用智能化的X光设备后,检验效率大幅提升。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贵州工业基础薄弱、发展起步晚,做好“数实融合”这篇文章,意义深远。
诸如林泉电机、贵州轮胎等传统企业,在贵州省种类多、体量大、市场广、产值高,但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大多面临不敢转、不会转等转型难题。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积极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按照“一业一指引、一业一标杆、一业一平台”融合思路,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打破了数字化转型“壁垒”,化解企业“智改”难题,挖掘更深层次更多场景融合应用方面闯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持续走深走实,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建设提供更大支撑。
如今,许多贵州传统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尝到了降本增效的发展甜头,纷纷发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感慨,直言企业要把优势力量集中在刀刃上,把精力投入到真正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事务上,通过转型打造“数字工厂”,整体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综合成本和能耗大大降低,有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今年9月1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贵州省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立足省内重点产业发展实际和转型需求,着力实施网络升级改造工程、平台体系创新、企业应用普及、产业数字提质、工信安全保障、数字基础夯实、服务能力提升、融合生态发展“八大工程”,以数字化改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着力点,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领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助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乘“数”转型,向“新”发展。随着贵州省数实融合的持续深入,更多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成果将转换为“强引擎”,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绿色低碳 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成效,绿色低碳是底色,应围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将绿色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全领域、全过程。
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
“十四五”时期,贵州省深入落实“双碳”战略,编制印发《贵州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结合全省产业特点和能耗现状,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节能降碳、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激活工业绿色发展“基因”,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工业高质量发展“绿”意盎然。
今年11月,工信部公示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贵阳高新区7家企业上榜绿色工厂名单,“绿”动能发展十足。
贵阳高新区企业得以“组团”跻身“国字号”绿色制造队列,深入区内企业走访一圈,便不难找到答案。
在位于贵阳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的贵州长通电气有限公司厂区,既听不到隆隆的噪音,也看不到滚滚的粉尘。作为一家集工贸、设计、制造、施工和运维服务为一体的电力系统服务企业,长通电气自2005年成立以来,便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强练内功持续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致力在绿色工厂创建、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下功夫,推进绿色经营模式,以此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截至目前,长通电气现已拥有132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先后获得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等称号。
在贵阳高新区,像长通电气这样的“绿色力量”企业还有很多。比如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央空调控制与节能系统,每年可为客户创造节能价值超亿元;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在海水淡化、污水净化、中水回用、工业水纯化等领域取得骄人业绩。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对资源型工业省来说,贵州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为此,贵州省从磷化工、煤化工等重点工业产业“破题”,不断推进行业绿色化改造、资源绿色化利用,让“放错地方的资源”重回产业链,蹚出了一条工业绿色化低碳发展的新路。
作为磷化工工业固体废物的磷石膏,这一困扰贵州多年的处理难题,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攻克,实现了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利用。2022年,全省磷石膏综合利用1103.51万吨,综合利用率96.43%,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黑色”资源绿色利用。贵州省聚焦煤化工产业,探索构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产业链,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级“绿色工厂”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攻克科技难关,建成投运的全省首座制氢工厂,日产纯度99.999%的氢气600公斤,可供50余辆氢能公交车使用。
近年来,在“双碳”战略背景下,贵州省通过抓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抓企业绿色化改造提升、抓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建设、抓绿色化科技创新应用等举措,推进工业绿色转型,擦亮了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下一步,贵州省将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精准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中小企业 打造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成效,应当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力度,打造一支技术创新实力强、极具特色发展的中小企业“生力军”队伍。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目前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工业企业占比超过98%。量广面多的中小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贵州省强化政策服务、融资服务和人才培训,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政策服务方面。今年年初,为促进全省中小企业更好发展,围绕解决中小企业成本高、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新修订的《贵州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融资服务方面,贵州省充分用好用活“中小企业信贷通”平台资源优势,通过举办中小企业政金企融资对接暨产销对接活动、以项目为抓手,让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面对面洽接,支持培育优质中小企业等举措,实实在在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发展难题。
人才培训方面,贵州省依托贵州省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结合全省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难点和堵点,围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现代企业管理、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培训,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职业技能提升。
今年4月12日,2023年贵州省中小工业企业政金企对接暨融资洽谈活动在六盘水市举行,多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现场签约金额超21亿元。
7月5日,贵州省中小企业“一起益企”服务暨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在毕节市举办,11家新能源、酱香白酒、新型建材等企业与省市金融机构进行现场签约,总签约金额21.335亿元。
今年1月—10月,16家中小企业信贷通合作银行累计投放中小企业贷款894亿元,累计投放中小企业12884笔,投放金额、投放笔数同比增速分别为20.77%、47.44%。
在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靠前服务下,贵州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竞争力和后劲不断增强,为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动能。
贵州鹏昇(集团)纸业有限公司。
今年,黔西南州贵州霖生木业有限公司评选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贵州鹏昇(集团)纸业有限公司、贵州固鑫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7户企业被评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该州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一批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生态食品、基础材料、现代化工、新型建材等领域的中小企业向“新”迈出坚实发展步伐。其中,贵州鹏昇(集团)纸业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培育,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今年上半年共计生产成品纸22.72万吨,实现产值7.53亿元。
此外,汇聚62家精密零部件制造企业的贵州汇川精密零部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去年交出工业总产值83.56亿元的亮眼成绩单,集群内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是贡献力最强的“生力军”。
贵州鹏昇(集团)纸业有限公司的大踏步发展,贵州汇川精密零部件中小企业聚链成群激发澎湃发展动能,均是贵州省中小企业提质提速发展的缩影。截至目前,贵州省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9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8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5家。200多个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200余项核心技术补充了行业短板。
富矿精开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成效,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做好“富矿精开”这篇文章,是贵州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突出优势。
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
近年来,贵州省瞄准“风口”,招大引强抢滩新能源赛道,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中伟股份、湖南裕能、振华新材料等一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龙头企业落地投产,成为支撑贵州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短短几年间,原本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版图上默默无闻的贵州异军突起,在业内人士看来,贵州把“富矿精开”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突出优势,抓住了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的机遇。
“黔中无闲石,贵地多宝藏。”这句在贵州广为流传的谚语,是贵州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最佳诠释。贵州是矿产资源大省,矿种多、分布广、门类全、品位优,煤、磷、铝、锰等49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全国前10位。
因此,对贵州这一资源型工业省来说,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如何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是出路所在。“富矿精开”便是盘活资源的关键一招。
“十四五”以来,贵州省紧抓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支持贵州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重磅利好政策机遇,围绕“精深加工弱项补强、精细开发短板加长”,扎实推进磷、铝、锰等矿产资源“精”开,推动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延长传统化工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富矿精开”化工产业链越做越长。
如何做足“磷”文章?贵州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翟建新感触最深:“以前生产一吨磷化工初级产品仅有几千元的产值,如今加工成磷酸铁、磷酸铁锂等新能源材料,产值大幅提升。”
为此,福泉市抢抓新能源材料“风口”机遇,正在谋篇布局打造磷及磷化工为“旗舰”、新能源材料为“主力舰”、节能环保为“护卫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截至目前,该市已引进新能源及配套项目13个,形成295万吨新能源材料产能布局,初步形成15万吨磷酸铁、7.5万吨磷酸铁锂生产规模,磷化工产业链越做越长。
同样将发展目标定位千亿级的,还有被誉为“亚洲磷仓”的瓮安县。自2021年以来,该县为促进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狠抓招商,补齐双氧水、化工焦、合成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产品。目前瓮安经济开发区已签约落地项目43个,总投资600余亿元。
除了磷,近年来贵州省做好“富矿精开”这篇文章,还“铝”创佳绩。
遵义铝业湿法氧化铝项目生产线。
众所周知,贵州省清镇市是著名的铝矿大县,全国10.5%、贵州60%的铝土矿在此集中,全省最大的铝工业循环经济园区也布局在此。近年来,在贵州华锦铝业有限公司和贵州华仁新材料有限公司两家上游铝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汇聚了40家铝企“串珠成链”,筑牢了全市铝产业的发展根基。
如今,除了清镇,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黔西南州兴仁市、六盘水市水城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龙头企业带动,铝全产业链发展迅速。
当前,“富矿精开”已成贵州省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广泛共识,全省各地立足矿产资源优势,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打造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助力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