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贵州这样走过丨毕节:从试验区到示范区 乌蒙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4-01-16 09:24:39

视频制作 徐菡 祁桂腾

  编者按:回首2023年,意义非凡、值得铭记。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贵州,正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为立体展现贵州各地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国际在线贵州频道策划推出《2023贵州这样走过》系列主题报道,邀您和我们一起走进贵州各地,看发展,探变化。

  2023年是毕节试验区建设35周年,也是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5周年,35年来,毕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毕节市以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为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立足毕节市的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产业,通过壮大经营主体,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创建,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黎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毕节市实现了农业总产值681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92元。

  大方天麻享誉全国、威宁苹果红到越南、织金南瓜条走俏韩国市场……毕节市立足乌蒙山区气候、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畜牧、蔬菜、精品水果等山地高效农业。

2023贵州这样走过丨毕节:从试验区到示范区 乌蒙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_fororder__DSC9344.JPG

工人正在处理白参菌 摄影 祁桂腾

  冬季,乌蒙山里有一种“宝贝”陆续现身。每年霜降过后,10月下旬至次年3月,在大方县的密林深处,人们总能精准地找到它的位置。新鲜出土的它还带着几分湿润气息,拍下褶皱表面的泥土,真容就显露出来,它就是让当地农民赚到了钱的“宝贝”——天麻。

  2023年8月,由香港贸发局主办的中国农业展团对接交流会在香港举行,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携系列天麻产品亮相现场。

  靠山吃山,向技术要效益,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推出仿野生天麻种植技术和天麻原生环境种植技术,利用野生天麻、野生蜜环菌优选的种源,通过人工有性繁殖获得种苗,将种苗种植在符合野生天麻生长条件的荒山荒坡、灌木林下,进行林下仿野生种植推广,不占用农户的耕地。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天麻种植和加工,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的模式,让农户参与我们的管理分成。”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弢介绍,公司带动农户1000多户,种植天麻的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每个种植户年平均增加收入1.8万元左右。

2023贵州这样走过丨毕节:从试验区到示范区 乌蒙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_fororder__DSC9410.JPG

工人正在对天麻进行加工 摄影 徐菡

    毕节黔西市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是一个昔日被悬崖峭壁阻隔的小山村,也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2023年,黔西市化屋村依托山水生态优势,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村民开起民宿、农家乐,收入节节攀高,旅游带动黄粑、黄姜、黄牛、苗绣等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劲头十足。

  “2023年,依托化屋村的山水资源优势,我们把原来三条‘手扒岩’建成‘苗族迁徙古驿道’,完成美丽乡村建设70%以上。2023年,化屋村游客总量达30万人次左右,为化屋村群众增收100多万元左右。”毕节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驻村干部杨国奇说,如今,化屋村结合自身地理优势和游客需求,对旅游景区进行提质升级,可玩性越来越强。

2023贵州这样走过丨毕节:从试验区到示范区 乌蒙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_fororder_2dbd9d8cb5ca24badf9636c231f1ad3

化屋村文化广场 摄影 祁桂腾

       花都里化屋度假营地建在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村,距离贵阳市区70公里,距毕节市七星关区115公里,距黔西高铁站25公里,从贵黔高速新仁收费站沿新修的旅游公路行驶仅需10分钟到达,交通便利。游客在度假营地可以俯瞰乌江源百里画廊三岔河的美景,又可以观赏鸭池河大桥。“我们营地共有41个帐篷,配套了滑翔伞、直升机观光、峡谷游船等项目,是周末度假、亲子康养、公司团建、学生研学的好去处。2023年5月1日开业至今,营地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左右。”花都里化屋度假营地负责人徐雯珊说。

2023贵州这样走过丨毕节:从试验区到示范区 乌蒙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_fororder__DSC9444.JPG

花都里化屋度假营地 摄影 罗淼

  如今,化屋村通过探索“农业+旅游”“康养度假+旅游”的附加功能,拓展“农文旅”的融合发展之路,将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实现了旅游发展以点带面、串珠成链。

  贵州向来是劳务输出大省,而毕节有950多万户籍人口,约占全省的1/4,在外务工人员最多时达到189万人。家乡没有合适的工作,年轻一代人只好“孔雀东南飞”,到东部发达地区寻找机会。随着毕节全力打造示范区,曾经外出打工的毕节人回来了。如何将人口资源变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也成为毕节面临的重要课题。

  “2023年,我们积极促进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我们开展了‘千村直播带岗大赛’,鼓励驻村工作队员、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报名参加。同时,为了让返乡的农民工能及时获得就业岗位,全市创新开展了‘毕节夜市’招聘活动,方便返乡农民工在晚上也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毕节市就业局副局长高枝建说。

  高枝建介绍,2023年来,毕节市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人文特征、专业特长、技术精湛的“毕节工匠”,培育毕节建工(鲁班)、毕节织工、毕节乡厨、毕节康护、毕节农技五大“毕节工匠”品牌5.47万人,推动技能人才增量提质,助力打造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使毕节人获得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同时,毕节市创新配置标准厂房“筑巢”、聚焦优势产业“确凤”、统筹互利共赢“引入”、提升保障能力“增效”机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拉动投资和消费,真正把人口红利释放在当地。

  对毕节而言,开启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新征程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掘自身生命力、不断汲取外部营养,变劣势为优势,找寻新突破的一部成长史。如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毕节徐徐展开。(文 周娴)

编辑:罗淼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