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蟠龙镇发贡村第一批走出去的年轻人,带着一条五金生产链回到了家乡。
半年前,水城经济开发区内,六盘水市坤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械转动生产那一刻,8个历经风雨的中年汉子感慨万千。
“出去是为了找口饭吃,没什么可多想的。回到家乡奔前程,却需要更多勇气。”5月8日,站在机械轰鸣的生产车间里,公司董事长陈金的声音格外响亮。
“公司投产半年来,订单一直供不应求,月产值上百万。”摆在眼前的成绩单,让8人倍感振奋,“回乡创业,我们做对了。”
生活艰难,外出谋生是迫不得已;投资热土,返乡创业则是顺势而为。
1982年,陈金出生在发贡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一家人辛苦劳作一年,只够温饱。条件所限,念完小学三年级识得几个字后,陈金没再踏进校园。
生于山、困于山。渐渐长大后,陈金有了自己的想法——走出大山。
2001年,为了生计,19岁的陈金第一次离开父母和蟠龙镇,背上行李坐上开往浙江的绿皮火车:“不出去,只能在山里过紧巴日子。”
落脚在有着“中国五金之乡”之称的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陈金埋头在五金制作生产线上苦干,边学边做。
当年底,揣着工资回乡过年的陈金,成了村里同龄人的话题中心。
第二年返回工厂时,陈金身后跟着同村的2名伙伴,第三年、第四年……陈金带着越来越多人走出去。大半个发贡村的年轻人,都到浙江投身五金行业。
陈金、李清云、陈百春、李世林、陈再福、邓明富、邓明发、陈林,8人既是同乡,又是亲戚。20余年,他们在异乡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从五金产业生产线上的学徒到各自办厂的老板,大家在五金产业领域各有所长。
事业越做越大,回家的心愿越来越强烈。
“走得再远,总归得回家。”华发渐生的几人,总会谈起此事。
2023年1月,回乡过年的陈金迎来了两位客人——蟠龙镇党委书记袁健和蟠龙镇党委副书记杨奎。
彼时,蟠龙镇趁着春节期间在外企业家返乡探亲的节点,积极开展沟通对接,吸引优秀企业和人才到本地投资兴业。
一番畅聊,陈金发现,离乡20余载间,六盘水早已不仅率先在乌蒙山区实现市域整体脱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越走越稳。
陈金知道,带着大伙回家的机会,来了。
短短半年内,8人组队回乡考察3次。“连着有2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几乎每晚上都在开会讨论。”陈金直言,人到中年,再次创业更需慎重。而此次,家乡给几人带来太多惊喜。
六盘水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政策支持,以及水城区五金加工板块的空白等,都让几人看到了回乡发展五金产业的可行性。
回家!不再有所顾虑。
“在浙江时,我们有人主营汽车配件、有人主营液压接头、有人主营机械制造,产品丰富,五金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有涉及。”陈金直言,抱团发展更能抢占市场先机,这次回来,大家共同投资2000余万元,把各自的生产线整合在一起,建成一条涉及冷打、锻造、机加工等领域的五金产业链——六盘水市坤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就此诞生。
公司落户在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水城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经开区结合省市返乡创业政策,协调并减免了3年厂房租金,金融部门上门提供精准贷款服务。政企同心、前置服务,在厂房建设、手续办理等方面争分夺秒。2023年9月23日启动建设,1个月后实现投产。
“厂房是现成的,机械从厂家直发,原料所需的工业钢材从贵阳购买,产品既可在当地销售,也可以依托浙江的渠道开拓市场,远销国内外。”
踩在熟悉的土地上,陈金负责公司的整体统筹;李清云投身产品研发;陈百春奔波在采购原材料和发送货物的路上;李世林埋头机械维修;邓明富和邓明发穿梭在生产线上指导工人生产技术;陈再福主抓销售工作;陈林则辅助大伙的工作……8人干劲十足,各尽所能。
厂房里,设备仍在不断进场。已经运行的90余台数控设备,可生产72种五金产品,主要业务是来料加工汽车发动机硬管接头、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显扭力扳手。
“现在,他们无需背井离乡。”最让几人踌躇满志的是,公司已带动40余人就业,其中12人为蟠龙镇人。随着公司的逐步壮大,将带动群众就业100人以上。
水城经济开发区也以六盘水市坤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立足现状、发挥优势、着眼未来,协调与开发区内其他制造业优势资源,以建设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为契机,着力打造五金产业园。
回乡开辟了新天地的8人,还成了当地的“招商形象大使”。隔壁的贵州诚晟机械有限公司跟着他们的脚步落户园区,主要从事金属制日用品制造。
“诚晟机械的负责人彭平平是六盘水市钟山区保华镇人。在听说我们回来后,他也坐不住了。”陈金说,“从我们这里详细了解情况后,他马上就回乡考察。”在坤金机械落户园区的一个月后,贵州诚晟机械有限公司也落户园区,主营五金产业链的上游产品。
目前,在水城经济开发区与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已有贵州诚晟机械有限公司、贵州镐明机床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园区,五金产业园初具雏形。
“水城经开区五金项目的引入和建成投产,弥补了水城区制造业配套产业五金加工板块的空白,使水城区制造业配套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六盘水市水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吕勇说,水城区将持续做好企业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五金配套和关联企业,打造水城区五金产业集群。
从走出去,到返回来,这场与家乡“双向奔赴”的故事,仍在继续。(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