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上新的管网后,群众用水更有保障,我们管护起来也更方便了。”平塘县克度镇管水员米朝茂提起全县的管网建设,连连点赞。
按照“规模化供水、专业化管理”的要求,2020年,该县成立贵州玉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全县水利投融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去年,公司投资8600万元对全县管网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巩固群众用水安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科学指引下,我省始终把“两手发力”作为治水的“金钥匙”,在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农村供水规模化、系统修复生态、从严从细管理水资源等领域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让“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共同推动治水事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平寨水库。 杨良强 摄
政企携手发力,单一投入变多元投资
根据《贵州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水网建设为重点,预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435亿元。“十四五”前三年,已完成投资881.87亿元。
长期以来,无论是供水工程、防洪设施,还是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利工程呈现出很强的公益性,自身的经济回报率不高,因而缺乏社会资本投资的吸引力。
公益性的水利工程如何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关键。
“实现‘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一方面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发挥好各级水利企业作用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水利项目盈利能力,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项目投融资,通过‘两手发力’助推全省水利实现高质量发展。”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易耘说。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省水投集团做强做优做大的部署要求,省水利厅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全力支持省水投集团通过市场化方式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本,鼓励与大型国有企业形成战略合作,支持全省水利项目建设。
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水源大坝。宋洪磊 摄
2023年,省水利厅、省水投集团携手赴广州、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开展水利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同年7月,省水利厅与南水北调集团、省水投集团与三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央企通过入股、出资新设、转让股份等形式参与贵州水利建设和运营管理。今年7月,创新引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花滩子水库投资建设,进一步推动“两手发力”落地落实。
截至目前,通过开展国企合作、银企合作等形式,省水投集团累计筹集资金达1100余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累计投资超3100亿元,开建骨干水源工程541座,建成投运389座,新增供水能力52.9亿立方米。今年,由省水投集团建设的花滩子、宣威两座大型水库相继开工建设,意味着“一核四区”大水网格局已初具规模,为贵州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探索市场机制,粗放管理变长效运行
过去,农村供水工程主要由财政资金建设,供水工程建成后,未能实现标准化、专业化、长效化管理维护,一直是水利部门治水的难点。
全省水利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进一步探索水利工程管理市场化运行机制,通过盘活国有公司、跨区域合作、招商引资等渠道,推进城乡供水规模化建设、企业化运营、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服务,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建、管、养、用长效运行。
安龙县为破解农村饮水工程没有资金维护,专业管理难以做到“随叫随到”的问题,组建安龙县韵源水务有限公司,该公司在确保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其余资金全部投入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实现饮水工程建后“有人管、管得好、长受益”。公司总经理胡克祥介绍,水务公司明确各村、组、户具体负责人,24小时都有人值班,大家都凭供水服务质量“吃饭”。
如今,通过发挥市场优势推进农村供水长效运行,在黔中大地屡见不鲜。息烽县与省水投集团合作,组建贵州水投水务息烽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县城中心以外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1处,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水员92名,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95.48%;思南县组建思南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并下设三家全资子公司对县、镇、村等分级运营管理,确保供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黔西市凹水河水库工程建设现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纯亮 摄)
作为全省水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实施主体,省水投集团成立水务公司、水务股份公司、区域公司等,通过合资合作方式,推动原水、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智慧水务等产业一体化发展,以市场化运行、公司化发展的方式,形成城乡水务协同发展新格局,推进城乡“厂网一体、城乡一体、供排一体、投融建管养一体”运行管理。
目前,省水投集团已成功与毕节、黔南合作推进整市(州)水网及水务一体化,开展原水供应及供排水合作的县(市、区)达到75个,累计运行管理180余座下闸蓄水骨干水源工程、400多座自来水厂,供水覆盖近千万人口。
深化改革创新,水资源变“水资产”
贵州多年平均径流量1042亿立方米,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省水利厅在深化改革创新中不断探索,让水资源变水资产。
位于赤水河畔的仁怀市华湖酿酒作坊,去年刚建好新产线,计划年产白酒170吨左右,用水量将进一步增加。如果办不了取水证,就没法生产。按照有关要求,赤水河干流不允许新增生产经营性项目取水,部分新投产及扩产的企业用水将无法保障。
为破解各地面临的同类难题,省水利厅积极探索用水权交易改革,有效促进用水权在区域间、行业间、用水户之间交易流转。
夏日里的毕节市倒天河水库。(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纯亮 摄)
当地水务部门引导有富余水量的企业将取水权销售给华湖酿酒作坊等缺水企业,实现企业间的用水权交易,扩大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仁怀市通过用水权交易已解决了26家企业用水困难。
为进一步规范用水权交易,2023年省水利厅联合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印发了《贵州省推进用水权改革实施方案》《贵州省用水权交易规则》等制度文件。目前,全省累计开展用水权交易53单,协议交易水量6223.37万立方米,金额2858.94万元。
另外,为帮助小水电站解决绿色转型、智能化改造面临的资金问题,省水利厅与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聚焦金融服务创新,通过“信用+取水权质押”模式建立融资场景,探索开展“取水贷”。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多家银行参与“取水贷”业务,累计发放贷款586万元。
省水利厅不断聚焦水源、水网、水价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等问题深化改革,开展以夹岩为试点的骨干水源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机制,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解决企业办事“多次跑”“成本高”等问题,进一步促进水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目前,全省共计有141座骨干水源工程已取得水价批复,将有利于拓宽原水市场,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通讯员 潘希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