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谱写出一曲丰收的赞歌。
歌声起,仡佬族的儿女们欢聚一堂,尽情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9月11日,六枝特区关寨镇居都村的居都小学操场上欢声阵阵。村里,仡佬族的同胞们换上漂亮的民族服饰,带上自家田地里丰收的玉米、南瓜等来到学校的操场上共庆吃新节。
“我们仡佬族的吃新节,其实就是我们民族的过大年。”居都村党支部书记李兵告诉记者,在这天仡佬族的同胞们会通过采新、祭祖、吃新,表达对先祖的崇敬,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早上,在经过祭祀仪式后,仡佬族同胞们喜迎四方来客。时间来到10点过,一曲仡佬族歌曲《情姐下河洗衣裳》拉开了文艺演出的序幕,仡佬族歌伴舞《姑娘出嫁》以及仡佬族山歌《仡佬风情》等颇具民族风情的演出逐一上演,引得现场观众掌声阵阵。
随后,现场还举行了拔河、两人三足运南瓜、石磨推豆腐、团圆打糍粑、挑扁担等妙趣横生的比赛庆祝丰收,现场观众们也纷纷踊跃参与其中,沉浸式体验了仡佬族的民俗文化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此外,仡佬族同胞们用当下收获的农产品制作成饭食菜品,招待八方来客,让游客们感受吃新节的热闹,共享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
为了这场聚会,居都村早早做起了准备。“这是我们的大日子,也是难得团聚的日子。”李兵说,村里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提前回到村子一起准备过节。
李兵告诉记者,居都村是一个纯农业村,村里主要种植玉米、花生、黄豆等。村里,仡佬族人口占了90%左右,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吃新节这天大家就会聚在一起载歌载舞。
仡佬族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包括传说故事、歌曲、舞蹈等,仡佬族山歌作为仡佬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歌曲不仅旋律优美、歌词生动,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是仡佬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今,这些歌曲和文化更是吸引了民族文化爱好者来到这个小山村。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音乐老师姚波早在节日前一天就来到村里,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是第三次来到居都村,每一次来都是为了深入了解仡佬族的民族文化。
“我是学音乐专业的,仡佬族歌曲很有特色,而我自己在大学时受到老师的影响,对仡佬族的民歌文化很有兴趣。”姚波说,从歌曲开始,慢慢地自己对仡佬族的服饰、语言等民族文化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2021年,姚波在学校申请了仡佬族民族文化相关研究项目,开始系统性接触仡佬族文化。
“最开始,我们的团队是十来人,现在已经发展到20多人。”姚波说,在了解到居都村后,团队来到村里详细调研了解仡佬族文化,发现村里仡佬族语言传承和文化保存得都很不错,但是也出现一些问题,村里年轻一代许多人已经不再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
而吃新节的举办,可以让年轻人们参与进来,从而促进仡佬族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们在村里后,也会根据调研情况创作音乐、舞蹈和文创产品等,再把这些反馈给村里,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姚波说。
欢声笑语还在继续,居都村以节日为契机,向大家展示独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魅力,让民俗焕发出新活力,点燃小山村的热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