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蓝田镇蓝田村羊肚菌大棚种植基地里,羊肚菌刚刚播种完毕,菌农在大棚里抓紧放置营养袋,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菌农在搬运营养液 摄影 金可文
“我们公司自2019年开始种植羊肚菌,如今,我们的种植规模不断壮大,有效地盘活秋冬的闲置田地,提高了土地的综合产出能力,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贵州发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佘邵陵介绍,公司2024年带动镇内14个合作社、25家家庭农场参与种植。
蓝田镇羊肚菌品质优良,不仅在天柱县有着很高的口碑,更是走出天柱,走进省外市场。今年,蓝田的优质羊肚菌以“菌种+配套营养液”的形式销往重庆、上海、湖南、湖北等地区。
工人在搬运菌种袋 摄影 金可文
“我们的销售模式主要是订单制。在菌种培育前我们就已经接到了大量的订单,通过‘订单+’的销售模式,生产了可以种植6560亩的优质羊肚菌菌种,其中大部分都销售了出去,还有部分则由我们公司和村集体、合作社、种植大户在当地种植。”佘邵陵介绍,每亩羊肚菌菌种的售价高达4800元,今年总销售收入达到2428万元。
目前,该公司已经建设了包括菌种生产工厂、鲜品羊肚菌粗加工厂在内的配套设施,研发实验室、无菌制种室、冷库和烘干设备一应俱全,形成冷链物流、烘烤包装、产销对接“产业链”的服务体系。
工人在检查生产的营养袋 摄影 金可文
小菌菇,大产业。近年来,天柱县蓝田镇依托“村企共建、飞地造血、自主经营、家庭农场”四种模式,搭建“党建引领跨村协作”平台,推出“村村协作”新发展模式,引导农户在精深加工、产品销售、品牌打造等环节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强镇”,全镇形成“村村发展羊肚菌,人人参与产业发展”的格局,实现企业增效、集体增收、群众致富。2024年,蓝田镇12个村(社区)种植羊肚菌1500亩,带动600余名农户就业。
菌农正在搬运营养袋 摄影 金可文
蓝田镇镇长杨俊介绍,除了“羊肚菌”产业种植,蓝田镇还通过统筹资金、盘活资源、做强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局面,形成12个村(社区)“联建抱团”发展模式,由村级集体经济优势村带村级集体经济弱势村,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奋力开创坝区产业和林业经济共同发展新局面,把蓝田打造成为产业大镇、果蔬之乡、羊肚菌产业示范区。(文 杨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