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茅坪古镇依山傍水,历史文化厚重,不仅有享誉省内外的木商文化,还有见证了无数人来人往、兴衰变迁的明清时期的古驿道。古老的驿道蜿蜒于苍翠的竹林间,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参与者。近年来,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的定点帮扶下,这条古驿道焕发新生,周边竹林也变成群众的“绿色银行”。
“以前,我们的竹林只是普通的山林,村民们守着这片竹林,只能望‘竹’兴叹。”锦屏县黔之楠林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邹华锋感慨地说。自2023年起,农发行派驻茅坪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在楠竹林修建水网、路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创新模式,大力发展“竹经济”。进入冬季以来,邹华锋每天带着工人穿梭自己流转1000亩的楠竹林间,采下土层里的冬笋,赶在年前行情好,多卖一些出去。
茅坪古镇航拍图
这两天,在古驿道的诗道文化长廊,工人们正在抢抓时间进度,有序做好最后的收尾工作。“我们现在建设的这个诗道是古驿道文化展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一条集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步道。目前建设进度90%,已经接近尾声,这个星期就能把它做完。”古驿道项目建设负责人姜达隆介绍。
农户正在采冬笋
村里有了竹产业,更有美丽景点。肖晨里里外外不闲着,只想多些时间为村寨的发展使点劲。自肖晨到茅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不光将目光锁定驻村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他还积极协调农发行资金,用于镇内的修路、搭建积分超市、安装路灯、修建文化广场等,让村寨面貌焕然一新,并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家家户户都能喝上干净水。
修建中的特色步道
“自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定点帮扶我镇茅坪村以来,认真落实定点帮扶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多层次深入调研把脉问诊,投入帮扶资金423.4万元,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教育文化等项目17个,帮助销售三红蜜柚、蜂蜜等农特产品50万余元,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3个,真正实现了项目实效、联农实效、帮扶质效上的三大提升。”茅坪镇镇长杨正香表示。
茅坪古镇航拍图
面对新的一年,肖晨也开始盘算着年底的分红,着手新年的打算。“2025年我们计划投入10万元到黔之楠楠竹公司,以现金入股方式确保实现稳定分红,另一个就是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让更多惠民政策落地进村入户。” 肖晨说。
站在古驿道上,望着远处的竹海和焕然一新的村寨,仿佛看到了茅坪镇更加美好的未来。农发行的定点帮扶,不仅让古驿道焕发了新生,更让这片土地上的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文/图 吴玉富 杨秀梅 刘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