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文颖依然拼尽全力,这是毫无疑问的。
2月13日,哈尔滨亚冬会进入倒数第二个比赛日,在亚布力赛区的冬季两项现场,文颖与唐佳琳、褚源蒙、孟繁棋携手出战女子4X6公里接力。这是一个稳妥的阵容,4名运动员都是老将,能力均衡,配合默契,文颖也充分发挥出实力,圆满完成了自己首个亚冬会之旅。
文颖在哈尔滨亚冬会比赛中
身材娇小、半路出家、两次跨项,对于一名雪上项目运动员而言,这些显然都不是有利于成长的因素。但在文颖身上,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竟反倒促成了一名优秀冬季两项运动员的诞生。这不禁让人好奇,她到底付出了多少艰辛与这些不利条件抗衡,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采访文颖的过程中,记者问了很多“为什么”——为什么跨项?为什么不告诉家人?为什么坚持下去?在追问之中回溯,她在过去7年来的回忆中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能吃苦的姑娘
成功跨界跨项入选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时,文颖的年龄已超过20岁。
2018年,贵州积极响应“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遴选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前往北京,参加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的选拔。可仅从身高、体型和年龄来看,文颖似乎并不占优势。在被六盘水市体校推荐参与选拔时,她原本也不想来,“南方人,雪都没见过,怎么滑雪啊?”
但校长极力劝说,她还是决定试一试。
文颖的老家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一个乡镇。六盘水市海拔高、地形复杂,是进行亚高原训练、拉升体能的好地方。生长在此地的文颖,从小热爱体育,是一名长跑健将,十八九岁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参加马拉松赛事,拿了不少奖牌。也正是因为好成绩不断,六盘水市体校的校长才不愿让她错过这次进入国家队的机会。
射击是文颖的强项(受访者供图)
脱掉跑鞋,穿上雪板,哪是这么容易的事?文颖在选拔这一关就遇到了阻碍。
那时,她刚参加完一场马拉松赛事,连着坐了3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硬座赶到北京。抵达选拔地点,马不停蹄展开体能测试。3000米、自行车、力量测试……选拔项目接连展开,参与测试的大多都是来自各省队的专业运动员,身强力壮,人高马大,文颖在人群中显得不那么显眼,同样不够亮眼的,还有她的测试成绩。
“她特别能吃苦,能不能再给一次机会?测试成绩不理想也是有原因的……”淘汰是必然,带队老师并不想放弃,找到领队说情,对她的特殊情况进行一番解释。而文颖自己也激起了不服输的心理,她还想再试一次。
在第二次测试中,文颖经过休整之后,拼尽全力如愿加入集训队。当时与她一同入选的还有另外3名贵州运动员,不过,在后来的训练和筛选中,只有文颖留了下来。
自信点燃希望
和所有从没滑过雪的人一样,初次踏上雪板的文颖连站都站不稳,往前挪一步,摔了个大马趴,往后退一步,又摔了个屁墩儿,这雪板仿佛有自己的想法,腿也不听使唤,让文颖心里多了几分害怕。可她会认输吗?
从“0基础”到驰骋雪场 文颖身上留下了很多永久性伤疤(受访者供图)
“不会就练嘛。也记不起用了多久,反正到一定时候就会了。”
文颖说这句话时看起来云淡风轻,但事实上却经历了无比艰难的过程。适应气候、饮食都是小问题,在冰雪中反复摔倒、爬起,这个过程才是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挑战。看着身边已有同期的队员陆续被退回,文颖的精神也开始紧张起来,“要是被淘汰,前期付出的努力就毫无意义了。”她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训练也变得更加刻苦。文颖知道自己的身体最大程度能承受多少训练量,她也相对克制地不会逼自己加训,而是在每一次日常训练中更加精益求精。
“我的膝盖、胳膊肘、手……都有伤疤,至今没消下去,都是那时候留下来的。”文颖抬了抬胳膊。尽管如此艰难,她仍未想过放弃,反而越挫越勇,入队后的第二年就跟着国家队开始出国训练及比赛了。
为什么坚持?文颖的理由并不复杂:“我跑得快啊!跑步是我的强项,这给了我很大自信。”在当时的训练中,教练对长跑能力尤为看重,这正好与文颖的特长完美契合,这像一束微弱的火光,点燃了文颖的斗志。
刚登上国际赛场两年,文颖却又迎来了新的转折——再次跨项。
在越野滑雪的日常训练中,射击有时也会成为训练内容,虽然在此之前从未摸过枪,但文颖刚接触到射击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喜欢打枪,好像有一点天生的‘枪感’。”文颖记得,正是这看似平常的训练,吸引了国家冬季两项集训队教练的注意,便从越野滑雪队中把她挑走。
对于这次跨项,文颖并不抗拒,而是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天生的“枪感”给了她信心。不过,训练又要从头再来,除越野滑雪之外,射击也成了日常项目。最长3小时,最短90分钟,这是滑雪训练的每日强度,而射击则除了结合滑雪训练展开以外,每天晚上7点还有1小时的空枪训练。强度更大,压力也不小,但文颖没有时间焦虑,她正沉浸在新项目的探索中,技术进步很快。
做自己的大女主
从2018年接触越野滑雪,到2021年跨到冬季两项,再到如今首登亚冬会,文颖在各大赛场亮出风采,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和家里打视频电话,保持着紧密联系。不过,当初去北京参加选拔,她却并未第一时间告诉父母,而是直至近一年后,临近踏上前往国外的飞机前,她才拨通电话告诉家人:“我已经加入国家越野滑雪队,马上要出国训练和比赛了。”
越野滑雪?国家队?出国?远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家人们尽力理解这些离生活很远的词,同时又一次为女儿感到骄傲,不停叮嘱: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
文颖参加国际赛事(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自文颖十八九岁开始,她就已习惯了凡事自己作决定,对家人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马拉松运动员时期,她常年在外参赛,每次回家必定带着奖杯、奖牌和奖金;进入国家队后,她也要拼到自己站稳脚跟之后,再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
“我来自农村,是家族里唯一的运动员,很多专业上的事他们或许很难理解,但无论我是跑马拉松还是入选国家队,每个阶段他们都在为我骄傲。”在文颖看来,能让家人引以为傲就足矣,机遇和命运永远需要靠自己去拼。
2022年或许是文颖职业生涯中受到重创的一年。因担忧重病的父亲,未能在世锦赛中取得成绩,同时也未能如愿进入冬奥会名单。沮丧、焦虑,向来乐观勇敢的文颖在这一年陷入情绪低谷。她当然没有被情绪打败,每天在冰天雪地之中通过训练找回状态,等待下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2024年2月,全国“十四冬”,文颖在赛场上抓住了最后的机会。
由于此前过度劳累等原因,文颖的健康情况其实受到很大影响,比赛期间,短短几天瘦了近5公斤。7.5公里短距离、10公里追逐、15公里个人、12.5公里集体出发等项目上,文颖受身体影响接连失利,直到最后两个项目,不愿放弃的文颖终于拿到2枚奖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心中的遗憾。
结束全国“十四冬”的比赛后,文颖有小半年的时间都在家乡照顾父亲,此后,在外国比完欧洲杯,她便进入到哈尔滨亚冬会的备战中。辗转于各大雪场,每天拉升体能、精进技术,文颖又找回了热血沸腾的状态,最终,在哈尔滨亚冬会冬季两项4X6公里的决赛场上,与队友并肩完成了比赛。
乐观开朗自信的文颖(受访者提供)
从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到代表中国队登上国际赛场的冬季两项运动员,文颖在每个阶段都有清晰且明确的目标,在每个阶段都拼尽全力掌握着自己的人生。
跑马拉松时,目标当然是最终的奖牌,“想法很简单,作为运动员,夺牌是荣誉,更何况商业赛事还有奖金,能让我贴补家用,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进入国家队后,文颖的想法多了起来。参加锦标赛、世锦赛、世界杯……目标瞄准冬奥会,她想一步步滑进更大的世界。“人在不同的环境,学到的知识和想法是不同的。我知道自己背负的责任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文颖露出了她“招牌式”的开朗笑容,两弯月牙似的眼睛里透着坚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