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农民画:乡村文化振兴的艺术答题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2-18 16:24:57

  在位于乌蒙山腹地的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水城画(也称水城农民画),这种根植于多民族文化土壤的民间艺术,以明快的色彩、夸张的造型和真挚的情感,成为记录乡村生活、传递文化自信的鲜活载体,既保留原生土壤的质朴,又兼具现代艺术的抽象美感,被誉为“中国农民特有的艺术语言”。

  当地农民以画笔为媒介,将农耕生活、民族节庆、自然风物转化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色彩浓烈如高原阳光,线条自由如山间流水,构图饱含民间叙事的张力。“我喜欢画我们农村生产生活、劳动场景,我会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带到我的画中,把我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画中。”农民画师熊师提说。

水城农民画:乡村文化振兴的艺术答题

水城农民画家何剑春的作品 摄影 杨展凌

  历经多年发展,水城画从乡间墙绘跃升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使者”:2024年,60幅水城画作品亮相加拿大,39幅登陆日本东京,4幅进入香港展览,11幅水城画入选南京“大地流彩”双年展,深圳文博会更是为水城画开辟专题展区,这种突破地域限制的传播,印证了乡土艺术的世界性价值。

  水城画的核心生命力,在于其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联结。《经果林》描绘村集体合作社经济,《养殖致富奔小康》记录精准扶贫政策下的生活变迁,《摘金果》则以丰收场景隐喻乡村振兴的成果。《采蘑菇》则以几何化的场景表现科学种植的成果。这些作品既是农民对日常生活的诗意记录,也是政策成效的艺术化注脚。

  多民族文化的交融赋予了水城画独特基因,苗族服饰的刺绣纹样、布依族的蜡染技法、彝族的图腾符号,都成为画面中元素。正如水城区文化馆研究员董成所言:“不同民族的审美在画布上碰撞,最终凝聚成水城的文化符号。”

  近年来,为突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困境,水城区构建了一条从创作到市场的全产业链,政府主导的“黔旅工匠”培训计划孵化出夜郎风非遗工坊、猴儿关苗寨画家群体等创作集群,文创产品开发涵盖77类商品,农民画主题邮局、景区体验店等线下场景更让艺术走入大众生活。2025年,“村画”元素被融入新春文化活动,实现“艺术生活化”的二次传播。

  水城画映射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自觉的深层逻辑,乡土艺术并非静态的“非遗标本”,而是可以通过创造性转化融入现代经济体系,农民画本身也在经历从“农耕叙事”到“文化IP”的嬗变。当城市文明不断追问“乡愁何处安放”时,水城农民画以斑斓色彩给出了答案——真正的文化自信,源于对土地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诚实表达。这支从乌蒙山深处伸向世界的画笔,正在续写着中国乡村文化振兴的新篇章。(文 李鸿)

编辑:罗淼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