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如何为驾乘者系好“安全带”?这是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兰万深长期钻研的课题,“我们出口欧洲的产品,首先会做欧盟的法规和认证。这些认证中包括一些安全性要求,比如碰撞、耐久、跌落等方面的安全性测试。”
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兰万深(图/周尧)
如今,这辆外形“圆头圆脑”的无人驾驶小巴已陆续销往包括欧盟国家在内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意大利都灵拿到公开道路测试牌照。今年年初,小巴有望在贵州首条无人驾驶公交线路中正式投入使用。
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放在第一位的都是安全性。安全冗余技术是无人驾驶进入乘用车领域的关键。
翰凯斯无人驾驶小巴底盘。(图/资料图)
“别看小巴不分车头车尾,也没有方向盘,但在安全方面有很多考量。”兰万深表示,在硬件层面,车辆的车身、底盘以及材料选择,都对标各国相关法规和认证进行了充分准备;在软件方面,包括车辆控制程序在内的系统,构成互相冗余的安全系统。
无人驾驶小巴有两套刹车系统,从感知、决策到执行,每个关键控制环节都有多个控制器来保障驾驶安全。据兰万深介绍,无人驾驶小巴车身搭载了4个激光雷达、12颗毫米波雷达、14颗摄像头、3套传感系统,以及4个相互独立的轮胎,在0.5到50米范围内可以识别任何障碍物,降低车辆出险率。
翰凯斯无人驾驶小巴系统测试。(图/赖盈盈)
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自动驾驶立法也随之跟进。针对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可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包括我国在内,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也都立足国情,赋予其上路驾驶权、明确责任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法律规制。
“赋予无人驾驶汽车路权的同时,想在各国实现合规并非易事。”兰万深说,得益于车辆自身蕴含的3D打印、RTM实时成型等创新性技术,“数字化无模具”制造方式实现了更灵活、更多变、更低廉的车辆生产,从而能够满足各国不同的法规认证需求。
翰凯斯无人驾驶小巴3D打印技术。(图/赖盈盈)
在兰万深看来,技术创新是翰凯斯无人驾驶产品能够持续“闯世界”的关键。截至目前,翰凯斯已在全球申请专利200多项,拥有全球团队成员200多人,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8%。从设计到生产,翰凯斯拥有的专利技术已经覆盖其汽车数字制造全流程。
他希望,下一步能够持续加大在创新方面的技术和人员投入与合作,让贵州在无人驾驶领域能够拓展出更广阔的空间,让世界看到更多“贵州制造”。(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 周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