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网”连山海 黔地起新声
来源:天眼新闻  |  2025-04-15 09:16:53

  4月2日17点,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跑道旁指示灯闪烁,随着天货航波音737-800全货机引擎轰鸣渐息,18吨来自泰国的新鲜榴莲从热带枝头落地云贵高原,这是我省开通的第7条国际货运航线。

“六网”连山海 黔地起新声_fororder_1

天货航波音737-800全货机降落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停机坪。刘力维 摄

  空中航线的加密成网,正重新定义着贵州与世界来往的时空距离。近年来,贵州全面实施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互联网基础设施“六网”建设,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筋骨”变得更强壮,让改善民生的保障更实在、更温暖。

  每一根水管的延伸都是对"地无三尺平"的突围,每一条光缆的铺设都在为"数字蓝海"筑基……当水电路气管道与互联网在山坳间交织,六网纵横处,不仅是基础设施的迭代,更是一个内陆省份打破地理桎梏、重塑发展逻辑的主动求变。

  补齐短板  完善“六网”改善民生

  “以前,一下大雨就内涝。”安顺市海绵城市施工项目负责人说,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当地统筹推进地下管网改造,进行雨污分流,城市积水已成过去。

  城市治理的进步,往往藏匿于地下管网的方寸之间。这些“看不见”的地下工程,却是“看得见”的民生答卷,群众的感受最直观。

“六网”连山海 黔地起新声_fororder_2

经过海绵改造的黎阳厂二居环境。牟绍莉 摄

  13575公里,是我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以来,地下管网建设改造交出的亮眼成绩单,扮靓了城市面子,也厚实了城市里子。

  山海相连,向蓝天要开放,向江河谋发展。贵州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大动脉正加快形成,点点碎浪悄然汇聚成新的力量,等待着再次澎湃。

  乌江全线复航后,开辟江海联运集装箱线路,非洲进口“红木”首次抵达贵州码头,建成全省首个“港口园区化”项目……开放的内河航运体系基本形成。

  不少贵州乌轮司经验丰富的船员守着乌江几十年,如今他们希望企业重回巅峰。船长刘雄心难掩喜悦:“我们跑船人开始忙起来了,腰包也鼓起来了。”

  群山连绵,水渠蜿蜒。“如今水管接进屋头,随时都有水用,这个水就是要清甜些。”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湾坪村村民姜兴荣说。

  “十四五”以来,贵州稳步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困扰众多山乡百姓吃水难题逐步得到解决。

  在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隧道,随着一条长1870米的中贵天然气管道从这里穿过,源源不断的天然气抵达桐梓县千家万户。

  2024年,全省敷设天然气管道230公里、累计里程达4018公里(含中缅线、中贵线在省内管道长度),全省长输管道覆盖62个县区。

  “没想到新能源汽车在服务区充电这么快!”前往大娄山服务区充电的吉利车主王曦开心地说,“在服务区买一杯奶茶的工夫,车就已经充满电了。”

  为缓解电车司机的“里程焦虑”,2024年底贵州电网已累计投运充电桩8535个,累计充电量达1.04亿千瓦时,更好地保障了群众便捷绿色出行。

  强健“筋骨”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改变,发生在高铁开通后!”家乡的变化让来自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的吴凤英激动不已,南来北往的贵广线,叫醒了沉睡千年的侗乡,成就了她回乡创业的初心。

  吴凤英开发的“云上粮仓”项目,集餐饮住宿、农艺展示、研学项目于一体,带领村民实现旅游、农产品销售收益400余万元,收获了如“粮仓”一般的丰满。

  贵州全面融入国家高铁网后,榕江县也从不通火车的小县城一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入黔第一城”,周末到这里看“村超”成为外省游客打开贵州旅游的新方式。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岩脚面”闻名全省。这是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的特产。然而,在2018年以前,一到枯水季节,“岩脚面”就会缺水停产。

  “好在现在不缺水了,产量也就上来了。我们的面都卖到了粤港澳大湾区,浙江、福建也有订单。”岩脚大畅面业负责人张植富说。

  从“解水困”到“兴水业”,岩脚镇是因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获益的众多地区之一。去年我省完成水利投资331.8亿元,“四化”发展的“水引擎”更加强劲。

“六网”连山海 黔地起新声_fororder_3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平寨水库。 安启余 摄

  “生产一条轮胎,需要经过胶料处理、半部件压出、胚胎成型等多道工序,我们都已实现智能化。”贵州轮胎载重子午胎分公司A区总监助理彭波浪介绍道。

  在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25秒便可产出一条轮胎。贵州的“智造速度”背后,是在互联网中找到了突破口,刷新了人们对一个西部省份的传统认知。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25年度首批“灯塔工厂”名单中,贵州轮胎因大规模利用数字技术,在生产力和供应链韧性方面的优异表现成功入选。

  近日,贵安新区首座500千伏马场输变电工程启动建设,日后可为贵安新区提供400万千瓦供电能力,将保障华为、腾讯运营商等大型数据中心用电需求。

  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稳定、可靠的电力加持。今年1月,我省实现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增长37.65%,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

  抢抓通道机遇  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公路建设、电网升级、改善人居环境、保障能源安全、畅通对外开放通道等。

  以项目带动投资,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建设正酣,这座“横竖”都是第一的世界级桥梁工程完工后,横穿峡谷的时间将从两小时缩短到两分钟。

  如今,汽车开到村寨,高速攀上高原,班列从内陆腹地开往“一带一路”国家……内联外畅的新“黔道”已然织就,贵州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

  位于平塘县的“中国天眼”建成启用后,中国天文学界不仅告别了相关研究数据依赖国外望远镜的历史,还在快速射电暴等国际前沿领域成为引领者。

  与观景台上的热闹相比,山下的总控室里是另一番景象。南方电网部署的量子加密电力通信网络,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提供抗干扰电力保障。

  打通数字“动脉”,离不开通道提速。2023年,中国移动在贵阳建成全球首条400G算力通道,创造了一个极具代表意义的“贵州速度”。

  400G网络到底有多快?人眨眼一次是100—400毫秒,而从贵阳到杭州的数据传输,只需16毫秒,到广州、深圳仅需10毫秒。

“六网”连山海 黔地起新声_fororder_4

贵安超算中心。贵州图片库 供图

  从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到近边、近江、近海的西部重要陆海连接点,贵州,这一昔日开放“末梢”正在转为“前沿”。

  在“六网”绘就的这张经济地图上,贵州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推动产品、项目、企业“走出去”,主动融入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今年,我省将深入推进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围绕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需求,完善铁路专用线、连接路网、供排水、供电、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

  “六网”打底江山社稷图,贵州以项目建设之“进”、招商引资之“效”,汇聚产业发展之“势”,深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机遇”正以新的内涵进入视野。(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力维)

编辑:罗淼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