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走进安顺市西秀区东屯乡高官村千亩魔芋种植基地,20多名工人热火朝天地忙着摆种、施肥、覆土,抢抓最佳种植期,力争在5月前完成全部播种工作。
“起垄30厘米,厢面宽90厘米,用我们自主研发的农具一次性起垄、开沟成型,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贵州昭畅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公司魔芋基地现场负责人介绍,自从一次性起垄开沟设备及技术在基地应用后,播种成本直降50%,目前一台设备1天能完成40亩的工作。
魔芋作为贵州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亩产值可达万元以上,但由于魔芋种植投资大、技术要求高,难以实现大规模种植。
作为行业“新兵”,贵州昭畅农业首批种植就达千亩规模,底气何在?
公司总经理陈永宏告诉记者,公司对过去20年魔芋市场行情进行调研分析,魔芋原材料产品价格十分稳定,尤其是随着魔芋在健康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市场需求日趋旺盛。
“更大的底气,则来自魔芋种植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陈永宏介绍,公司有贵州省魔芋首席专家、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魔芋研究室主任丁海兵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引进抗性强的优良杂交魔芋品种,采取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种植技术,有望实现贵州中低海拔区域魔芋“千亩级”连片种植技术的突破。
产业“牵手”科研,魔芋地里藏了不少“黑科技”。
“针对西秀区气候特点及土壤特性,我们引进‘鄂魔芋1号’和‘安魔128’两个远缘杂交魔芋品种进行推广,从种源上为产业保驾护航。”丁海兵说,优选良种是种植成功的重要基础。
丁海兵团队经过长期实践及深入研究,提出了2个种芋处理的关键指标:“晒种失水率20%以上”和“种芋全程筐装运输”,使得10年间贵州魔芋种植成功率从20%至30%提高到现在50%至60%,团队指导的地方能达到80%至90%。
“播种结束后马上在厢面撒上荞麦,在魔芋出苗前拔掉覆盖厢面……”针对田间草害,丁海兵提出采用“荞麦生态控草”技术能够很好地抑制杂草生长,实现全生育期不打除草剂。“魔芋生态控草防病降本增效绿色发展技术”还入选了2023年贵州省农业主导品种、农业主推技术,该技术成果不仅可以在魔芋上应用,还可以在烤烟、马铃薯、茶叶、辣椒、玉米、高粱及各种果园上应用,能够实现在不使用除草剂的情况下对90%以上的杂草进行抑制。
连作会导致田间病虫害增加,影响魔芋产量,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产生,丁海兵团队又通过提出“魔芋抗连作复合生态栽培技术”,可使规模化种植轮作时间从3年提高到5年,分散式种植轮作时间从5年提高到10年,为魔芋产业高速发展夯实了基础。
“科研的文章只有写在大地上,转化成生产力,才有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迸发出更多创新的技术。”丁海兵表示,科研为产业提供创新动力与技术支持,推动产业发展与变革,产业则为科研提供大量的数据样本和应用场景,有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