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积极推进“校农结合”模式,通过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协作,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在董地街道董地村“校农结合”蒜苗种植基地,成片的蒜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割、分拣、捆扎,新鲜的蒜苗在打包装车后,即将运往合作学校食堂。
村民在基地收割蒜苗
“一年一亩土地有400元流转费,平时基地招工的时候,我们也会来务工,有时候按天计算,一天100元,有时候是按计件结算。”村民穆群说,自基地运营以来,自己就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苗,不仅能获得流转费用,还能在基地务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校农结合”蒜苗种植项目是水城区为推动乡村振兴、保障校园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而打造的特色产业。水城区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与周边乡(镇、街道)签订收购协议,以稳定的价格收购新鲜蒜苗,不仅解决了蒜苗的销售难题与部分村民就业问题,也为学校食堂提供了绿色、安全、实惠的食材,实现了“学校得好菜、菜农得收益、村民解决就业”的多赢局面。
收购人员对蒜苗进行称重
水城区董地街道董地村党支部书记卯明军介绍:“董地村立足地域优势,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蔬菜种植,目前合作社在董地村流转土地500多亩,种植马铃薯和大蒜,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60余人,今年和教投公司旗下水城区蔬香门递食材配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成‘校农结合’示范基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动农户进行订单种植,扩大产业规模。”
新鲜的蒜苗经过采摘、收割、打包等一系列工序之后,迅速被装车运往水城区蔬香门递食材配送有限公司进行分拣配送。当日收购的蒜苗,会在第一时间配送到学校。该公司的食材配送中心配备了产品检测室、食材留样间、分拣车间和保鲜库等设施,形成闭环式流水线管理。
工作人员分拣蔬菜
水城区蔬香门递食材配送有限公司负责人雷昌全说:“今年以来,我们向21家基地、农户和合作社订购蔬菜、鸡蛋等农产品2900余吨,支付金额约为800余万元,进一步深化‘校农结合’的模式,向全区245所学校配送绿色产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学生吃上安全餐、放心餐、满意餐。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校农结合’的优势,打造更多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学校受益的多赢目标,助力全区乡村振兴。”(文/图 陈忠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