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故事本身” 话剧《三线日记》首演引发三线人集体共鸣
来源:众望  |  2025-04-30 18:35:01

  “我是三线的子女,我们是苏南煤矿来的,看了这个节目,特别感动,从头哭到尾。”

  “非常的共情,因为好像在讲述我们家自己的故事,很感动。”

  ……

  4月27日,一场讲述“三线人”投身大西南,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壮丽篇章的大型话剧《三线日记》在贵州省盘州市盘西会议中心成功首演。该剧作为2024年六盘水市文艺创作重点扶持项目和盘州市首部大型话剧,经过40天紧张排练,演出当日即带给了现场近千名观众超出预期的震撼与感动,并在当地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我们就是故事本身” 话剧《三线日记》首演引发三线人集体共鸣

  《三线日记》由中共六盘水市委宣传部指导,沈阳话剧团一级导演黑晓欧倾情执导。全剧时长100分钟,故事跨度达60年,刻画了崔振国、张宏宝、刘建新、惠琴等为代表的第一代“三线人”的群像。他们响应党的号召,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以“三线人”身份来到偏远的大西南,用青春和热血郑重践行了当初他们的誓言。

“我们就是故事本身” 话剧《三线日记》首演引发三线人集体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所有演员均为当地普通职工,无一名专业演员,其中多数人为“三线人”的第二代。其中,谐剧第五代传承人蒯鸿轩担纲男一号,饰演青年崔振国;省曲协会员李汉钊(谐剧第五代传承人)、李庆海、韩洪洲则出演剧中重要角色。他们不仅将曲艺的艺术特色融入话剧表演,更为该剧增添了独特的曲艺元素。

  “我父亲是上世纪70年代初从贵州省安龙县到六盘水支援三线建设的第一代三线人,我是第二代。”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曲协理事、谐剧第四代传承人、盘江股份工会宣教文体部部长龚翠萍在采访时谈道,她从小居住在被来自东北的矿工们包围的油毛毡房里,作为一名曲艺人,很早就萌发过把父辈和她亲历的故事写出来的想法,也陆续写过几个三线题材的相声和小品。在这部话剧的编剧过程中,她有意识地把曲艺作品中幽默诙谐的语言习惯、构建包袱的常用手法运用到剧中,努力为观众营造轻松愉悦的观演体验。

“我们就是故事本身” 话剧《三线日记》首演引发三线人集体共鸣

  为了使场景更加真实,主创团队深入挖掘三线建设文化,精心复刻矿洞场景、手绘历史地图,并收集了200余件老工人日记和照片等珍贵资料。剧中通过日记与照片串联起时代的抉择、矿洞的惊险和家庭的温情,真实还原了三线建设的历史场景。

  “我仿佛回到了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像亲身经历了他们来到三线的那段历程。他们现在已经不在了,我很想念他们。能有机会再次体验这段历史,我感到非常珍贵,就好像陪他们一起走过了一回。”演员刘胜男对这部剧本深有共鸣,她说,这仿佛是在讲述自己家的故事。

“我们就是故事本身” 话剧《三线日记》首演引发三线人集体共鸣

  “话剧的成功演出源于真诚,正是这份真挚情感成就了这部动人的作品,也真正诠释了什么是三线精神。”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沈阳话剧团一级导演黑晓欧透露,专业院团通常需要40到50天完成从排练到演出的全过程,而他们在非专业的情况下,仅用40天就高质量完成了《三线日记》的排演。

  中国曲协理事、谐剧第三代传承人梁正帮在观看演出后感慨道:“每个章节都鲜明生动地讲述了那段难忘的历史。更令人敬佩的是,演员都不是专业的,但他们本身就是矿工,是在演绎自己的故事。虽然表演略显青涩,却充满真情实感,将亲身经历倾情呈现给观众。这是编剧、导演和演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一场精彩而打动人心的演出。”(记者 张思渝)

编辑:赵滢溪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