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国杂技家协会、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出品,贵州省杂技团制作、演出的大型当代杂技剧《脊梁》经过不断试演打磨后与观众见面。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剧场座无虚席,观众共同见证了一场高水准精彩绝伦的杂技艺术盛宴。
晚上七点半,演出正式开始。《脊梁》以贵州交通建设为题材,通过“惊奇险美”的杂技语汇,生动展现了修桥架路过程中惊心动魄的场景。空竹、钻圈、弹球、蹬鼓、叠人、荡杆、摇摆杆、软绳、钢丝、浪板、空中飞人、独轮车等20余种杂技技巧,贯穿于“梦出腊子崖”“冲破拦路虎”“邂逅断层山”“勇跨乱风谷”“与娘亲诉说”“遇险见真情”“庆功话离别”七个章节中,以杂技叙事抒情,高难度的动作、惊险的表演引得现场观众连连惊叹,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
“试演的时候就看过,今天这场真的是更加精彩,令人动容。”第二次观看《脊梁》的吴鹏,曾参与过北盘江大桥的建设,这次特地带着父母和孩子一起来看。“真是艺术源于生活,特别是‘断层山、乱风谷’章节,当年建设过程中就是如此的困难重重,杂技的惊、险很好地还原了场景。”吴鹏连连称赞。
“情节的发展和技巧的展现融合得非常巧妙,彰显了一代代修路人精神的传承!”市民杜洪波说道。
《脊梁》经过多场专家论证会、研讨会,每一个杂技技巧都为剧情量身定制,每一幕编创都经过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在新一轮打磨提升中,总导演刘亮在原作基础上优化节奏、雕琢细节,让故事起承转合更加流畅自然,人物动作与情感发展丝丝入扣,极大提升了故事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从3D裸眼效果、剧情节奏上都有调整,杂技技巧与艺术戏剧性更加准确,对建桥成绩方面作了新的陈述,在每个章节衔接时又增加了小戏,如‘腊子崖’隧道贯通时增加了庆祝场景。”刘亮告诉记者,演员们不仅经历了紧张而密集的联排,还修习专业课、表演课,以细腻的表演与精湛的杂技技巧,赋予角色鲜活生命力,带给观众更强的感染力。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脊梁》首演好评不断,在思想内涵挖掘、专业技巧提升、舞台综合效果完善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据悉,该剧目前入选了2024年度贵州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和2024年“黔山贵水总是情”多彩贵州优秀剧目文旅交流巡演项目,将于5月8日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演出,5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路大剧院演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姜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