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铜鼓舞的鼓点和芦笙舞的笙曲与《仰欧桑》完美融合,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辉。 5月1日至5日,大型实景苗族歌舞诗剧《仰欧桑》共演出8场,接待游客11434人,实际购票10126人,票房收入123万元,日均收入24.6万元。
《仰欧桑》演出现场 供图 雷山县委宣传部
“在这古今融合的剧场内外,有来自周边村寨的420余名群众通过舞台实现了就业,从旁观者到到参与者到传承者,这场蜕变见证着文化根脉的自觉赓续,当老祖宗的智慧化作精神底气,‘文化风’带动‘文明风’,文化的软实力便成了触手可及的幸福。”雷山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玲芳说。
《仰欧桑》演出现场 供图 雷山县委宣传部
今年4月以来,升级版《仰欧桑》凭借科技与文化的加持火热来袭,雷山县敏锐抓住这一契机,聚焦精神文明建设,快速跟进环境建设美化、服务供给优化等保障工作,着力发挥文化铸魂、化风育人作用,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以环境焕新 擦亮文明底色
走进《仰欧桑》剧场,除了感受到剧目的美丽与震撼之外,周边村寨舒适整洁的环境、干净宽敞的道路也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雷山县以《仰欧桑》剧场为切口,聚焦文明村镇创建,深入推进剧场周边村寨人居环境改造提升。
自《仰欧桑》开演以来,雷山县便以“绣花之功”细绘文明肌理,统筹多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对剧场周边的小河村、平寨村、鸡鸠村等村寨进行净化、绿化、亮化,深入推动电改、厕改等,全力推进《仰欧桑》剧场周边及沿线风貌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让剧场内外焕然一新,为观众营造了舒适、整洁的体验环境。
《仰欧桑》演出现场 供图 雷山县委宣传部
“扫干净的不只是巷道,更是我们心里的文明,花园庭院花开四季,移风易俗的密码就藏在这些行为可量化,文明能变现的公式里。”雷山县大塘镇鸡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姜昌说。
以服务提质 彰显城市温度
《仰欧桑》开演以来,雷山县统筹县直部门人员、景区工作人员、村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迅速行动,快速形成暖心服务体系,联合保障《仰欧桑》演出安全,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高山流水”迎宾礼体验 供图 雷山县委宣传部
剧场外的配套服务也同样精心设计:游客可观赏族芦笙舞、掌坳铜鼓舞、短裙苗族文化歌舞的非遗展演,可体验“十二道拦门酒”“高山流水”迎宾礼,可参与蜡染、银饰锻造等非遗手作;通过“一票通”全域联动,可凭观演票免费游览西江千户苗寨与郎德苗寨。
此外,为更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雷山县妥善利用闲置空地新增备用停车场4000余平方米,新增移动、电信基站2个,剧场附近4G、5G网络容量提升到2500人。
以文化铸魂 凝聚精神共识
“美丽”是雷山的代名词,《仰欧桑》以“美”为核心,展现出苗族的故事之美、服饰之美、精神之美,让文化成为连接人心的纽带,许多游客到现场观看《仰欧桑》,目的不只是看表演,更是感受苗族文化中和美、自信、向上的氛围。
《仰欧桑》不仅是一场剧目演出,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觉醒。剧中的420名群演来自周边村寨,他们将苗族的日常劳作、节日习俗原汁原味搬上舞台,让非遗从“活态传承”走向“动态传播”。从“看剧目”转向“品文明”,正是雷山县以文化铸魂、凝心的有力见证。在《仰欧桑》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自主地参与到民族文化传传承、优美环境提升和文明乡风建设中来,让村镇在优颜值上提气质。
《仰欧桑》演出现场 供图 雷山县委宣传部
在探索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中,雷山县走出了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就是精神文明推动新的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帮助群众既鼓了腰包,又愉悦了精神与思想。(文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