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心田 香远益清——六盘水市巩固拓展文明创建成果纪实
来源:天眼新闻  |  2025-07-02 14:36:10

  走在今日的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街头,细心人会发现一些微妙的变化:农贸市场里,摊贩自觉将菜叶扫入筐中;社区文明实践站,道德模范的宣讲引来掌声阵阵;村寨院坝,“小院说事”正商讨着婚丧简办新规……这些看似微小的片段,正是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六盘水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统领,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让文明新风浸润千家万户,让城市更有温度、乡村更具活力。

  5月23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六盘水的身影频频闪耀——累计新获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共有全国文明城市2个、全国文明村镇16个、全国文明单位20个、全国文明家庭4个、全国文明校园7个、全国道德模范2名。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六盘水市文明创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激励与鞭策。

德润心田 香远益清——六盘水市巩固拓展文明创建成果纪实

荷城

  “创文”不止步:从“保牌”到“提质”的进阶之路

  走进钟山区黄土坡街道建设中路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规范有序的停车线、温馨有爱的志愿服务站……这些细节背后,是六盘水市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的真实写照。

  作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六盘水始终将“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作为行动指南,制定印发《六盘水市常态长效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凉都”活动实施方案》等制度办法,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024年,专门制定《六盘水市2024年巩固全国文明城市专项提升工作方案》,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点推进流动摊贩规范管理、文明交通素质、城市清新爽洁等专项提升行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不定期开展暗访、督导,形成问题清单闭环整改机制,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地见效。

德润心田 香远益清——六盘水市巩固拓展文明创建成果纪实

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识

  “以前街道上乱摆乱放严重,现在有了固定疏导点,既方便了我们买菜,也规范了城市管理。”在六枝特区云欣便民疏导点,居民陈大姐感慨地说。像这样的便民疏导点,六枝特区已设立了云欣、凉都一品、人民北路等12处,有效缓解了“马路市场”带来的乱象,实现了“烟火气”与“文明味”的有机融合。

  文明的根基在老百姓心里。六盘水一直认为,群众参与得越多、越满意,文明城市创建就越有生命力。“为文明行为点赞,向不文明行为说NO!”,这几年,文明盘州推出“随手拍”活动,吸引众多市民用手机记录身边的文明或不文明现象,让大家都能为创建文明城市出一份力。

  “建议加大对出租车和黑车的管理力度,规范运营行为”“建议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设施配套”“建议加强农村‘两清两改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今,市民可以通过热线电话、问卷调查、网络平台等渠道,方便地提出意见建议。越来越多的“好点子”转化成推动“创文”的“好办法”。

  “过去,旱厕环境恶劣,夏天蚊虫肆虐。如今,政府每户补贴4000元,村民自建冲水式厕所,改善了卫生状况。”水城区海坪街道海坪村村民曹吉英说,这是政府实施“两清两改两治理”政策的可喜变化。

  “文明创建让我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街道整洁了,小区环境也改善了,感觉生活品质都提升了。”家住钟山区荷泉街道的王明说起文明创建带来的变化,满脸笑意。

德润心田 香远益清——六盘水市巩固拓展文明创建成果纪实

天蓝水净

  “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道德模范讲道德”,这是六盘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创新品牌。第七届六盘水市道德模范、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讲解员欧锦走进机关、走进社区,向广大干部群众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三线”建设者的动人故事,追溯着这座城市的根脉和灵魂。

  六盘水市60多名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后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走进学校、走进机关开展宣讲,他们的宣讲不仅让群众深受感动,更激发了大家参与文明实践的热情。

  近年来,六盘水市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共建成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2个实践所和1147个实践站。打造了农民画里话文明、“优+旅程”、匠心传艺、点亮小星星、村寨龙门阵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42个。2024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76余万场次,覆盖群众20余万人次。

德润心田 香远益清——六盘水市巩固拓展文明创建成果纪实

文化墙

  组织六枝特区“艺路墨香”、盘州市“彝舞出金彩,苗绣绘新风”、水城区“农民画里画农民”等项目参与全省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开展“凉都有礼文明有我”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交流展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受群众喜爱。

  阵地建设是基础,有效运转才是关键。针对曾经一度出现的“有而不用”“用得不佳”现象,六盘水资源整合与责任压实双管齐下,创新探索“文明实践+”模式,50家市级机关单位与50个实践站“一对一”结对,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常态长效运行。市文联携下属组织与4个实践中心签约共建,进一步丰富文化艺术活动的内容。

  特别是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中,各地结合春节、七夕、中秋等传统节庆,开展民俗体验、文化展演、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在水城区猴儿关村,一幅幅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的农民画出现在文化墙、村规民约展板、垃圾分类箱上,成为乡风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村党支部书记杨雪莲说:“我们把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故事‘画’出来,大家看得懂、记得住、传得开。”

  六盘水市还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文旅融合”新模式。今年元旦春节期间,水城区举办了“村画”闹春活动,来往人群络绎不绝。“五一”期间,“农民画里话文明”农民画画展在野玉海景区举办,吸引大量游客驻足观赏,成为旅游新亮点。

  在“贵州有礼·文明有你”2024年精神文明建设公益广告征集活动中,水城区《农民画里话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获金奖。

德润心田 香远益清——六盘水市巩固拓展文明创建成果纪实

阅读进乡村(六盘水市文明办供图)

  “移风易俗”春风化雨:破旧立新树起文明新风尚

  “办酒席,莫乱办,申报审批要严管。”在盘州市淤泥乡麻郎垤村的广播室里,村干部用彝汉双语进行移风易俗宣传,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村民听得进、记得牢。

  在盘州市淤泥乡,探索出“非遗+文明实践”新模式,利用彩色墙绘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千年文化,非遗文化与家风家训相结合,形成本地特有的积极向上的族训家规。

  盘州市还积极探索实施“农家说事小院”乡村基层治理模式,通过搭建“群众说事”平台、创新“说事”方式、明确“办事”流程等,全面解决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难事,不断提升群众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的认同感、归属感,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德润心田 香远益清——六盘水市巩固拓展文明创建成果纪实

为学校送爱心(王建霞/摄)

  近年来,六盘水市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坚决破除高额彩礼、滥办酒席、薄养厚葬、攀比建房等陈规陋习。以红白理事会为切入点,紧盯滥办酒席乱象,探索实施“红白喜事”备案制度,拓展群众监督渠道,及时劝阻有违规办酒“苗头”的群众。各地还通过院坝会、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文明倡导活动1200余场次,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六枝特区大用镇凉水井村实施的“33治丧”模式,通过关注3类关键人员并商定丧事办理时间不超过3天,自2023年6月起已引导100多户群众缩短治丧时间,节约成本超过100万元。该模式获得群众好评,并入选贵州省乡村振兴100个典型案例之一。

  市级媒体和各市(特区、区)融媒体中心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创意长图、以案释法、微视频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水城区拍摄制作《农民画里话文明》,钟山区拍摄制作《“画”说文明》、联合本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自媒体以“厚养薄葬”为主题制作的移风易俗宣传视频等一批宣传作品,向村民传递移风易俗的理念,让文明新规传到千家万户,让文明新风浸润群众心田。

德润心田 香远益清——六盘水市巩固拓展文明创建成果纪实

文明实践站

  “典型引路”润物无声:榜样的力量树起精神标杆

  在盘州市胜境街道胜境居委会,邹广阳、邹广周兄弟从父辈手中接过守护红军墓的重任,秉持“先祭英烈,再拜祖宗”的家训,五代人接力守墓八十余载,用一生坚守诠释了诚信与担当。2025年5月,兄弟俩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海嘎村,贵州的“屋脊村落”。第一书记杨波的脚步在这里扎下了根,十余年的光阴刻进了山巅的每一寸土地。“海嘎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下山。”修水窖、安路灯、发展产业、盘活旅游资源……他用实干一点点甩掉了海嘎的“穷帽子”。2021年,杨波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在六盘水这方热土上,这种精神力量正不断传递、生生不息。

德润心田 香远益清——六盘水市巩固拓展文明创建成果纪实

自觉走斑马线

  第六届六盘水市道德模范、水城区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主任杨恩兰,在田间地头携手书写科技兴农的故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国文明家庭”的真谛。

  李方波一家的故事,让仁爱与大义有了更生动的注脚。尽管身患重病,他仍坚守工作一线,守护群众安康;家人默默支持,成为坚强后盾。他们让“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在平凡中熠熠生辉。

  当“95后”消防员范承功徒手夺刀救下群众时,展现出凉都青年的勇敢与责任;81岁的孔祥兴老人在危急时刻勇救落水男童,彰显了见义勇为的精神;海嘎小学老师顾亚带着孩子们组建乐队、走出大山,在音乐中找到了梦想和力量……

  “他们不是英雄,却让我们热泪盈眶;他们不是明星,却值得我们仰望。”这就是六盘水弘扬先进典型精神的人文情怀。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道德模范151人,其中全国道德模范3人、省级道德模范29人、市级道德模范119人,3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为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六盘水市印发《褒奖、礼遇和帮扶道德模范实施办法》,从政策层面强化保障;协调资源解决模范在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创新推出“凉都礼遇”品牌,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形成风尚。

  “创文不是为了牌子,是让日子更美、心气更顺。”一位社区干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六盘水文明创建的根本宗旨。

  凉都的文明故事,没有终点。它如蜿蜒的北盘江水,在每一分坚守、每一次创新、每一点进步中,奔流不息,润泽着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灵。(文/李曼 徐训琴 图/孙大方)

编辑:赵滢溪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