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音乐人走进贵州雷山西江千户苗寨
7月13日,“山海无界 乐传全球”中欧艺术交流活动走进贵州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银饰叮当,歌声穿云,6位欧洲音乐人在民族广场,看苗族群众踏歌起舞,目光里满是惊艳。
英国小提琴家Gwyneth Nelmes望着舞者旋转的裙摆,指尖不自觉跟着打节拍。“西方舞台多在室内,这里的音乐却和山水相融。”她轻声感叹,看苗族姑娘边跳边唱,眼神亮起来,“连呼吸都踩着节奏,太鲜活了。”
欧洲音乐人在雷山西江千户苗寨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载歌载舞
一旁的意大利作曲家Andrea Granitzio更是难掩兴奋:“完全没想到会看到这样的表演,舞蹈、节奏和歌声的融合对我是全新体验,那些声音独一无二。”他侧耳细听敬酒歌的婉转、情歌的缠绵、飞歌的高亢,“节奏和人声的融合,传统又新颖,能真切感受到一种古老的韵味。”
演出落幕,真正的交流才刚开始。
贵州省级芦笙文化传承人杨正平吹奏芦笙
贵州省级芦笙文化传承人杨正平手持19管芦笙,手指在竹管间灵巧跳跃,独特音色让欧洲音乐人屏息凝听。意大利作曲家Andrea Granitzio好奇地凑近:“请问吹奏芦笙时,舞动的步伐是特意设计的吗?”在听到杨正平给出“芦笙响,脚板痒,芦笙向来乐舞结合”的解答后,让众人连连点头。
随后,木叶吹奏传承人李玉松信手拈来一片绿叶,唇间飘出《青藏高原》的旋律。英国小提琴家Gwyneth Nelmes跃跃欲试,试了十几次,终于吹出个破音,自己先笑弯了腰。
木叶吹奏传承人李玉松教欧洲音乐人吹奏木叶
“木叶能吹出数十种鸟鸣,但要熟能生巧。”李玉松笑着解释。这一古老气鸣乐器的奇妙魅力,引得众人纷纷尝试,笑声中尽显文化碰撞的趣味。
英国籍乌克兰打击乐手Bogdan Skrypka与苗族艺人莫世海合奏木鼓
都说音乐无国界,这一魔力,也在即兴合奏中展现。英国籍乌克兰打击乐手Bogdan Skrypka主动邀请苗族艺人莫世海,以木鼓合奏,东西方鼓点奇妙交融。
凯里学院教师潘小燕教英国男高音Tom Lidgley唱苗族飞歌
“来,跟着我提气。”木鼓声后,凯里学院教师潘小燕主动提出教英国男高音Tom Lidgley一首苗族飞歌。Tom仰头试唱,高音卡在喉咙里,脸涨得通红。潘小燕示范着松开喉头,他再张口时,竟飙出清亮的调子:“像换了个声带!”
此刻,苗族飞歌与西方歌剧联袂演绎,声线在苗岭间交织回响。
东西合奏的歌声、鼓声、琴声,在苗寨上空里缠缠绕绕,终成一场双向奔赴的音乐碰撞,正如Tom所说:“音乐本就该无界,在这里,我们都找到了新的天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雅萌 郭加尧 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