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党员干部进一步锤炼党性、转变作风,主动倾听民意、回应关切、解决问题,以扎实举措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让学习教育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际成效。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乡亲们,现在参保资助、报销流程、异地就医备案等事项都可以在线上办理了……”近日,在清镇市暗流镇响水河村,清镇市医保局志愿服务队为村民详细讲解医保惠民政策。
为切实打通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清镇市医保局组建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流动式”下沉到村组、社区,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零距离、面对面地解读医保政策,让群众在家门口了解医保政策、会用医保政策,把“到处问政策”转变为“主动送政策”。
同时,为精准服务困难群众,清镇市医保局建立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壁垒,定期与卫健、民政、公安等部门协同合作,推行困难人群数据共享,实时精准掌握困难群众基本信息等关键数据;依托共享数据,定期在医保系统中对困难人群身份信息进行标识,自动识别纳入资助参保范围,整个过程无需困难群众提交材料或现场办理,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截至目前,清镇市医保局已为1.8万余名特殊困难人群成功办理参保,并资助参保资金300余万元,有效为困难群众减轻负担、提供便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医保服务的温度与效率。
为群众减时,为政务提效
“以前取号、排队可能要等半个小时,今天工作人员教我用手机操作,很快就办好了。”近日,市民李顺升到清镇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整个办事过程不到10分钟。
为了减少群众办事排队频次,清镇市人社局联合清镇市政务服务中心专设“事前辅导”服务区,党员干部驻区担任专业“辅导员”,引导群众直接办理社保信息查询、参保证明打印、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等10余项高频低风险个人社保业务。
除直接办业务外,“事前辅导”服务区还承担着业务事前引导功能:属于人社部门的业务,能当场办结的即时办结;暂不能办结的,指导群众备齐材料后到自然人窗口办理;不属于人社部门的业务,则引导群众到对应办理区,切实为群众减时,为政务提效。
截至目前,“事前辅导”服务区已累计为群众办理高频低风险个人社保业务2000余件。这一举措既减轻了前台窗口的经办压力,也显著提升了社保服务效能,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亲情式劝导,解“面子困局”
“过去办酒是‘面子债’,现在简办是‘幸福单’!”清镇市暗流镇矿山村村民蔡祥云算清了酒席背后的“明白账”。今年7月,在暗流镇“走亲小队”劝导下,其父亲的丧仪从7天压缩至3天,节省开支3万余元。
“走亲小队”是由党员、干部、乡贤、寨老组成的特殊队伍,以“沾亲带故”的优势开展“亲情式劝导”,柔性治理破解“面子困局”,有效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暗流镇15支“走亲小队”200余名成员,既是“政策宣传员”又是“矛盾调解员”,他们带着《村规民约》挨家串户,用“张家长李家短”的家常话讲透“攀比害”。截至目前,已成功劝导简办宴席136起,带动全镇酒席成本平均下降40%,“省钱又省心”的新观念在酒桌上悄然传递。
“今年上半年,全镇违规操办宴席举报量同比大幅下降,群众主动简办宴席的意识显著增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文明理念逐渐成为共识。”暗流镇党委书记张星杰说,通过学习教育的开展,推动该镇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群众共树新风正气,让大家不再“谈席色变”。(文 代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