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红枫湖畔暑气渐消,一场关乎清镇文旅未来的“头脑风暴”正热烈上演——清镇市“清凉山水・镇好生活”避暑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会如期而至。
会议现场 摄影 李齐
当天,省内外知名民宿协会代表、行业专家与本土民宿经营者齐聚一堂,以山水为媒、以发展为题,共同探讨避暑旅居产业升级路径。
应势而谋:为何聚焦避暑旅居这场“发展之议”
此次会议并非偶然,而是清镇市在文旅产业转型关键期的“顺势而为”与“破局之举”。
清镇手握“王牌”——坐拥红枫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覆盖率达51.46%,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夏季平均气温仅22℃,是天然的“避暑凉都”;同时,距贵阳北高铁站仅26公里、距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30分钟直抵贵阳核心区,沪昆高速、厦蓉高速、贵黄高速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让“快进慢游”成为可能。但亮眼的资源背后,清镇文旅产业仍面临“过境游多、深度游少”,夏季避暑季客流火爆,冬季却陷入“淡季冷清”等烦恼;民宿业态虽有发展,但存在同质化竞争、品牌辨识度低、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生态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清镇市红枫湖一隅 摄影 代胜强
在此背景下,这场汇聚省内外民宿协会代表、行业专家、本土企业负责人的咨询会,成为清镇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一招”——通过搭建政企协对话平台,倾听行业声音、汇聚智慧力量,为避暑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找准路径、定好方向,让“清凉山水”真正成为助推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推动城乡融合的“富民产业”。
定向发力:部署传递发展明确信号
会上,清镇市委书记马骁提出抓顶层设计、抓政策制定、抓品牌打造、抓宣传推广、抓运营模式、抓金融服务、抓深度合作的工作部署,如同一份清晰的“任务清单”,为避暑旅居产业发展划定了“路线图”,传递出清镇市推动产业升级的坚定决心。
抓顶层设计是“先手棋”。清镇市将坚持总体谋划、一体规划,编制完善好清镇民宿旅居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区域特色,在每个乡(镇、街道)布局民宿旅居产业集群,培养1至2个民宿旅居示范点,推动以点带面、有序发展。
抓政策制定与金融服务是“保障网”。清镇市将聚焦“建、买、卖、租”完善旅居配套政策措施,不断健全完善相关责任体系,充分发挥文旅、农业、住建、公安、消防、卫健、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作用,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抓品牌打造与宣传推广是“加速器”。围绕“清凉山水・镇好生活”核心主题,清镇市将不断完善红枫湖环湖公路及慢行绿道建设,提质升级“杉树观海艺术村”“闲趣大冲”地域IP品牌,辐射带动右二、芦荻哨、小河、右七等村,打造“避暑+度假+生活”深度融合旅居目的地。
抓运营模式与深度合作是“新引擎”。清镇市将聚焦多元消费需求,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民参与”的共建共享模式,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房屋出租、参与经营等方式分享产业红利,实现多方共赢。
广纳良策:行业声音勾勒产业未来期待
这场咨询会不仅是政府传递政策的“发布会”,更是行业表达诉求、建言献策的“议事厅”。本土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为清镇避暑旅居产业发展提出务实建议,也道出了对未来的殷切期待。
清镇市红枫湖镇蓝调小院一角 供图 清镇市融媒体中心
本土民宿经营者的期待,藏在“政策温度”与“生态信心”里。留白・有渡民宿负责人刘芸直言:“政府用政策为我们铺路,让我们能安心做事业——我们想通过商业实践,把对乡村的情怀落地,也希望更多投资者看到清镇的潜力,一起来建设这片山水。”
蒙安・夕舍民宿负责人王庆能则表示,当初正是红枫湖的生态之美与当地的文化底蕴吸引企业落户,而会议传递的政策信号,让他对未来发展更踏实。
行业协会的建议,聚焦“产业升级”与“区域联动”。西部民宿产业发展联席会名誉会长、贵州省旅游民宿协会会长、贵阳市旅游协会会长吴比说:“协会会员单位已在清镇落地多个项目,政府在政策引导、服务意识上的提升,给了企业极大信心,未来我们将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清镇倾斜。”
这些来自行业的声音,既是对清镇旅居产业发展的把脉问诊,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为清镇避暑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宝贵的智慧动能。(文 胡俯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