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西部协作的大背景下,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医院依托广东省中山市“组团式”医疗帮扶,实现了医疗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梁雪玲来到水城区工作后,与本院医护紧密协作,将“慢阻肺”等慢性病防治列为帮扶重点,引入先进诊疗理念,着力构建“筛查—干预—管理”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基层。
“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知识和肺功能检查,尽早筛查出慢阻肺患者,实施规范管理,减轻他们的病痛。”梁雪玲表示。
中山帮扶专家团为患儿会诊 摄影 何梅
除了专科疾病防治,中山医疗团队还积极推动多学科协作机制,显著提升医院综合诊疗水平。各科专家发挥专业特长,在疑难病例会诊和危重症抢救中高效联动,为患者构建起更加稳固的健康防护网。
水城区人民医院、广东中山“组团式”帮扶医院儿科、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李明耀介绍:“我们坚持多学科会诊模式,既避免诊疗偏差,也防止过度或不足治疗。尤其在危重患儿抢救中,团队协作极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和诊疗质量。”
水城区人民医院、广东中山“组团式”帮扶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何阳胜补充道:“目前我们已规范开展冠心病诊治,下一步将系统完善心衰治疗流程。我们科室现已实现胸痛急救24小时待命,可随时为患者进行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
帮扶专家何阳胜(左一)正在查房 摄影 何梅
在推进诊疗规范化的同时,中山专家积极开展“师带徒”模式为科室注入新活力,通过床边带教、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将诊疗规范与前沿技术倾囊相授,帮助本土医务人员在病史采集、诊疗思路等方面实现系统性提升,为科室发展积蓄内生动力。
水城区人民医院内一科住院医师黄燕感慨地说:“在中山专家的带教下,我们在病史采集、诊疗思路和新指南学习等方面进步显著。”
医护能力的提升,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患者。越来越多居民无需远行,就能获得更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诊疗水平提升的背后,也有硬件升级的强力支撑。中山市通过资金支持为医院注入“硬实力”,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正转化为看得见的诊疗条件改善,成为提升医疗服务的坚实后盾。
患者排队挂号 摄影 何梅
据水城区人民医院东西部对口帮扶办公室主任巫明琴介绍:“2022年以来,我院共收到东西部协作资金1300万元,用于购置B超、胃肠镜、核磁等大型医疗设备,这些设备的引进,极大提升了我院临床诊断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如今的水城区人民医院,在中山“组团式”帮扶下,技术、人才、设备实现全方位升级,从专科突破到多学科联动,从技术引进到能力培养,正以全新姿态守护百姓健康,成为东西部协作医疗帮扶的生动实践样本。(文 何梅 吴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