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贵阳市咖啡引种试验现场培训会在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蓬莱仙界・蘑力小镇举行。现场挖坑、施肥……在全体人员的见证下,贵阳种下2025年全省第一棵咖啡树,试种成功后贵阳将逐步推广种植,届时将依托“避暑之都”旅游资源及“咖啡之城”文化底蕴,弥补咖啡产业种植端空白,实现“从种子到豆子再到杯子”的沉浸式体验,推动“咖啡+文旅”融合发展。
当天,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欧珍贵现场授课,为来自乌当、白云、清镇、修文、开阳的技术人员及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负责人共50余人,详解咖啡定植技术要点。“咖啡对气候要求高,适宜生长温度平均在18℃至22℃。贵阳通过设施试种时,棚内湿度需控制在60%至70%,棚内温度不宜过低。”欧珍贵一边讲解理论,一边手持锄头示范:“种植坑要挖50厘米深、50厘米宽,为根系后期生长留足空间。”此次试种共选取瑰夏、蓝山等10个优质品种,为后续筛选适配品种打下基础。
据了解,试种前贵阳已开展多轮考察调研。今年8月,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携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及相关企业到海南省万宁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考察、学习;9月初,市领导及相关部门又赴云南、江苏考察。经调研了解,贵州兴义、望谟、罗甸等热区符合咖啡种植条件,贵阳部分低海拔区域也可通过设施种植,填补农旅融合产业空白。
“当前,贵阳依托海拔优势与产业布局,坚持‘试验先行’,采用多地点、多品种、多方式、多苗龄的试验方法推进工作。”市果树技术推广站站长陈林介绍,目前已在市内5个区(市、县),及市域外协作帮扶县罗甸县(热区)布局咖啡引种试验,打造50亩试验基地并同步开展育苗工作,全方位探索咖啡在不同区域的种植适配性。
按计划,2026年4月底前,试验基地将全面完成种植。到2027年,贵阳将筛选出2至3个适合贵州种植的精品咖啡品种,并总结推广贵州省低海拔、低纬度地区咖啡栽培技术,以及贵阳市咖啡设施栽培技术,为全省咖啡产业发展提供“贵阳经验”。(记者 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