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累计接待旅游人数35.81万人次,累计旅游总花费 2.31亿元。“贵州小三亚”文旅成功破圈,实现“旅游流量”到“经济留量”的变现,有效助力当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持续做好国庆中秋“双节”引流工作,展示罗甸“贵州小三亚”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大水面优势,提升“一年四季 享趣罗甸”文化旅游品牌,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罗甸县在“双节”期间举办“2025贵州·黔南(罗甸)国庆中秋文旅系列活动”。
游客参与稻田摸鱼活动 摄影 史传鸿
活动主要集中在罗甸县明珠广场、大小井省级风景名胜区、寓农山谷、红水河景区、玉湖康养度假区、安邦华城夜市街等,包含路边音乐会、摸鱼比赛、国庆中秋专场音乐会、“好花月月红 百姓大舞台”民族歌舞展演、“心在黔南靠岸”黔南民族歌舞展演、湖城夜市山歌、篝火晚会、非遗文创和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等。
素有“东方洞穴博物馆”之称的罗甸县大小井省级风景名胜区因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民族文化而闻名,成为众多游客来罗甸旅游的首选。为提升游客体验,景区不断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业态与体验等举措,着力为游客打造更加舒适、便捷、丰富的游览环境。
游客欣赏景区民俗文化表演 摄影 史传鸿
“双节”期间,大小井省级风景名胜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乘竹筏泛游赏景、玩桨板竞渡戏水、荡水上秋千纳凉等业态体验。景区还为游客准备了稻田摸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农耕文化、畅享田园生活,为游客带来了欢乐和祥和的节日体验。
“我们在游客聚集的地方新增了安全员,停车位新增至1600个,同时投入了6辆大巴车,还有24辆摆渡车同步运营,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出行。”罗甸县沫阳镇大井村党支部书记黄安介绍,为保障游客安全出行,景区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加大运力、增加停车泊位、延伸游览线路,加大公安、交警、医护人员、志愿者一线引导及安全服务保障等措施,让游客安全、愉快地享受假期。
“这是我第一次来罗甸,白天带家人一起去了大小井,那边风景特别漂亮,晚上的民族歌舞活动,民族气息特别浓厚,现场氛围也特别好,人也很多。”重庆游客李娅说,这次来罗甸游玩不仅让孩子身临山水风光,体验田园生活,更有意义的是还能够通过歌舞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
游客在景区乘坐竹筏 摄影 史传鸿
更暖心的是,罗甸县人民对于远方客人的关怀。假日期间,罗甸县高位推动,多方联动,全方位密织旅游安全保障网,确保游客安全。始终把保障游客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针对水域安全、特种设备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增派巡查力量,加密巡查频次,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同时,优化客流疏导与咨询服务,着力提升旅游接待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水平,切实提升罗甸旅游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我们采取‘空中巡查+水面巡逻’的方式,重点在临水、临崖路段增设应急救援人员,千方百计保障游客的安全,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安全保障服务。”景区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组负责人陈强介绍,在节假日前,就安排工作人员对景区内步道、观景台、摆渡观光车、竹筏等设施开展全方位隐患排查。
游客在红水河景区体验滑翔伞 供图 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假日期间,景区还联合公安、消防、应急管理等部门组建了40余人的安保队伍,分区域采用“流动巡逻+定点值守”模式开展巡逻防控,配备救生圈、救生杆等设备,做好安全提醒,维护现场秩序。
大小井省级风景名胜区安全保障网的密织和贴心服务模式,是罗甸县全域保障旅游安全的生动体现。罗甸立足“全域统筹、多点联动”原则,将服务保障模式延伸至红水河景区、寓农山谷景区等重点旅游区域,构建起“县级统筹调度、乡镇具体落实、点位精准服务”的三级保障体系。通过统一调配志愿服务力量、整合交通执法与应急资源,罗甸实现了全县旅游重点区域安全保障无死角,确保双节期间景区安全、有序,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假期。
罗甸公安在景区巡守 供图 罗甸县公安局
10月1日至10月8日,罗甸县累计接待旅游人数35.81万人次,同比增长38.16%;累计旅游总花费2.31亿元,同比增长53.61%。其中,大小井省级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累计15.67万人次,同比增长16.94%,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7.26万元,同比增长40.11%。(文 王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