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要兴旺,科技需先行。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坚持以产业振兴和科技兴农为导向,采用“基地+科技人才+企业”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化养殖产业。在省州县各级科技特派员的精准服务与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丹寨县养殖产业实现向好发展,逐步形成一条可复制、高效能、科技化的生猪产业链。
“我们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对生猪品质提出更高要求,首要一点就是杜绝饲用抗生素,同时不断提升肉质标准……”在丹寨县扬武镇排中村的一家养猪产业基地,3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猪棚内,1400头黑毛猪体型健硕,活动自如。省级科技特派员林茂正与基地负责人一同检查黑毛猪的饮食与健康状况,严格把控科学养殖的每一道环节。
正在进食的黑毛猪
“林博士团队入驻后,我们企业在规范化管理、流程细化及科技应用方面都实现了显著提升。无论是饲料配比、人工喂养还是饮用水管理,各方面都更加科学、标准。”绿尚鲜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宣传部经理杨仁永表示,有了科技的有力支撑,他们公司的发展之路将走得更稳、更远。
省级科技特派员林茂(左)正与基地负责人交流
精准服务是产业振兴的关键。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林茂带领团队从食品安全切入,协助企业优化养殖流程,推动优质原料向肉制品深加工延伸,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她指导企业制定科学的饲养与配料等技术规程,推动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并协助申报科技项目与专利,助力企业向科技型转型。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规范、体系的现代化养殖企业。一旦标准体系全面建成,就能够在任何地区复制推广。”贵州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丹寨县科技特派团团长林茂说。
丹寨县工信和商务局科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杨再举介绍,丹寨县根据“两主一辅”的主导产业和技术需求,积极争取省、州科技特派员支持,并自主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全面开展科技服务工作,通过推动新品种、新技术进村入户,为项目实施、产业开发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2025年,丹寨县引进省级科技特派员9名,正在拟选派第六批州级科技特派员8名。截至8月31日,丹寨县共开展技术培训820人次,组织新技术示范推广18项、新品种示范推广22个、建成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26个,帮扶企业(合作社)191家,帮扶农户52户,为全县培养技术能手或致富带头人36名。(文/图 潘蝶 莫昌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