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贵州频道消息:阳春三月,贵州省六枝特区的大地上鲜花竞相开放,在这美丽的春色中,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的号角正响彻在六枝特区的村村寨寨,干部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情空前高涨,纷纷铆足干劲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
杨杰张明夫妇就是众多投身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党员干部中的一员,丈夫杨杰现在岩脚镇岩脚村担任同步小康第一书记,妻子张明在木岗镇斗蓬村担任同步小康第一书记,两人一个在六枝特区的西部战区,一个在六枝特区的东部战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比翼双飞战贫困。
主动请缨 奔赴脱贫攻坚一线
杨杰,是贵州六枝经济开发区唯一一位水务评审高级工程师,也是贵州省招投标评标专家库专家成员。2017年8月,杨杰主动向单位和六枝特区组织部请缨,到该区的西部战区——岩脚镇岩脚村驻村,担任同步小康第一书记。
走访贫困户、了解村情民意、设计脱贫攻坚“作战图”、协调矛盾纠纷、起草发展规划……刚到村里的他已然开始投身工作当中。
驻村的工作纷繁复杂,但杨杰总是事无巨细,总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忙碌。在了解村里的情况后,杨杰做了“两个规划”—— 一是小规划改变贫困大路径,通过住房保障、就业、旅游知识培训、“易扶工厂”,让未脱贫的5户贫困户在年底前成功脱贫;二是大规划决定大未来,通过引进刺梨加工厂、旅游开发,让全村老百姓找到致富之路,过上幸福的生活。
杨杰(中)在走访贪困户(摄影 杨展凌)
驻村半年多以来,杨杰不断调整思路优化方法,寻找最科学最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总在琢磨着如何帮村民脱贫。他白天走村窜户走访调研了解情况听取民意,晚上整理材料梳理脱贫良方。一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甚至把自己年过八旬的无人照顾的父母和瘫痪在床的岳母都“遗忘”了。
走村窜户的杨杰在村里成了“名人”, “我们村之前没有干净的水,必须走到5公里之外的‘王家岩脚’去打水。瞧,我们这现在都有自来水了,这水不仅水质好,今后,大家不再为水而犯愁了,这都是杨书记为咱们村民办的实事啊。”家住岩脚村峰子岩七组村民杨举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半年来,岩脚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2.06%降为0.49%。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组织实施了水泥硬化路3公里;协调小屯脚等串户路铺石板5.2公里;调解家庭矛盾纠纷10起,土地纠纷5起;组织实施200余户生态移民搬迁户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帮助协调村民闲置土地100余亩流转种养殖,受益农户40户;发放核桃苗15793棵,种植面积686.6亩,让部分村民受益;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4起;协调资金40余万元解决岩脚村委办公楼尾款棘手问题……
“杨书记驻岩脚村后,很快就融入到我们中来,工作中不仅吃苦耐劳,还总是有个人独特的思维,在生活中,为人很谦和,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谈及对杨杰的印象,岩脚村党支部书记王贞学竖起大拇指拍手叫好。
夫唱妇随 妻子不甘示弱奔一线
看到丈夫杨杰的驻村工作有声有色,妻子张明倍受鼓舞,在2017年12月也主动向所在单位和六枝特区组织部请缨,离开自己的单位,孤身一人来到六枝特区东部战区——木岗镇斗蓬村担任同步小康第一书记。
驻村后,张明吃住在村,工作在村。白天,她走村入户,认真倾听村情民意,第一时间找准村民的想法后“对症下药”。晚上,她认真梳理学习基层工作经验和方法。她说:“我要加倍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彻底改变斗蓬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张明(左)在走访贫困户(摄影 杨展凌)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张明就有了一些小小的“成就”:球场坝得到硬化、调解纠纷2起、协调资金7万元、让31户贫困户享受到扶贫产业鸡1190羽、2018年计划种植蔬菜1000亩。
“对于我村未脱贫的23户贫困户,我采取就业、养殖、加入合作社等渠道,让他们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部脱贫。”对此,张明信心满满。
2018年,张明已经带领村民们在发展种养殖业了,目前村里种有小黄姜、高粱等,还从镇里争取到35.5万元资金发展养殖业,带领村民养猪。在特区林业部门的帮助下,张明还利用闲置的土地带领村民们试种枇杷,目前已经种植了3500株,余下的3月底4月初全部种完。同时,张明还积极与帮扶当地的企业金指纹集团联系,寻求在村的贫困劳动力到该企业去务工。
脱贫攻坚 彰显党员夫妻本色
杨杰夫妻俩的驻村工作已初见成效,可是,在谈及家庭方面的话题时,夫妻两人不约而同的显露出了深深的内疚和对老人牵挂。 一家三口更多的时候是靠微信“相隔千里寄相思”。但两人仍愿扎根山村,继续投身脱贫攻坚。
在这一场脱贫攻坚战中,这只是千千万万的驻村书记中的缩影,为了打好脱贫攻坚战,越来越多的干部们投身于一线,以个人所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走在乡村中。他们用真心、用诚心、用实干书写着共产党员的忠诚、担当,诠释着第一书记的价值,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贵州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0.8万人,异地扶贫搬迁173.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8%下降到8%以下,减贫和搬迁人数全国最多。(文 杨展凌 胡兴文 编辑 杨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