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一则关于药酒的讨论闹得沸沸扬扬,吸引众人关注目光。在消费升级,大众健康消费需求强劲的前提下,一些更深层次思考也随之浮出水面。如何让保健酒这一历史源远流长的品类得以健康发展,真正造福有需要的消费者?厂家该保有什么样的责任和态度去生产保健酒?八十高龄的中国白酒界泰斗——季克良首度开口谈及保健酒,呼吁行业正本清源,营造积极健康的发展环境。
作者季克良(供图 贵州茅台集团)
中国保健酒需要健康发展
“我今年八十了,一辈子都在和酒打交道,曾经有很多人问我,中国白酒真的具有保健功能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必须有两个前提:第一是像茅台酒这样坚持纯酿固态发酵的中国白酒,从产品质量上具有健康基因。第二个是要适量饮酒、文明饮酒,才能达到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作用。”
当然,如果是以上乘中国白酒+名贵中药材泡制的保健白酒那健康属性就更为强烈了。
其实,保健酒在中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传统,上至宫廷御饮,下至乡野村宴,如拿出一坛泡制了天麻、人参、鹿茸等名贵中药材的好酒,那“情”与“格”就立马上升了一个级别。说到“情”,那是因为一般知己好友才会有此分享,见证的是一份珍贵的情谊;说到“格”,是因为如此好酒,自是显出了它的身价,不是普通酒所能比拟。
要说到民间的保健酒,用令人眼花缭乱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还有很多是祖传秘方,我也见过不少,有些很神秘,有些还留下了美好印象,当然有些也有骗人的成分在里头。
这背后就有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保健酒得以流传数百年,难道仅仅只是文化传承?如果它没有起到实实在在的保健功能,那老百姓为什么乐此不疲?还有,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具有甄别真假保健酒的认知能力?
“我想,这是一个很宏大的课题,如果哪一天能有相关部门成立一个课题,专门收集、整理、研究中国保健酒品类,并进行相关知识普及,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所幸,国家现在开始强调发展传统中医药产业,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纲要,我们在当中看到了在中国白酒产业这棵大树上,绽放保健酒之花的可能性。
但就保健酒业市场状况而言,认知与事实是不相匹配的。
大家都知道真正的保健酒是好东西,但观察市场时,却发现保健酒无论是体量与行业成熟度,都无法与白酒、啤酒、葡萄酒、洋酒竞争。整个市场消费氛围也不好,有点低端化,拿不出特别亮眼的产品,数来数去也就是那么一两个品牌。特别是保健品,市场很混乱,鱼龙混杂,价格还贵,老人受骗的不少,种种乱象不仅考验大家的钱包,还考验心理承受力。如果要让保健酒产业好好走下去,就必须正本清源。
当然,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在当下保健酒业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背后,却是一轮新的发展机遇,或者说是一个新的发展风口。
随着国人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喝好酒、喝健康好酒的认知和购买力也越来越强,由此保健酒市场容量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增加,只要是真正好的保健酒,对于市场而言正好是稀缺的。
“不久前,在成都春糖会亮相的茅鹿源保健酒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不少朋友纷纷电询我此产品情况,作为一名中国酒业老兵、一名老茅台人,我颇感欣慰。”
“茅鹿源保健酒是我颇为关注的茅台旗下一款新品,也是茅台集团少有的省外投资项目,有茅台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背景,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会产生好的作用,也是茅台集团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思考。”
众所周知,茅台制酒有极其严苛的标准,一直以来都是以质量立本,受到业内外广泛认可。而东北盛产鹿茸、人参等珍贵中药材。用酱香型白酒+鹿茸人参做出来的保健酒既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态度:做一款不辜负市场期待的保健酒,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走高的消费需求。
但是要让中国保健酒业走上健康发展轨道,还需要更多有责任、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在原料、生产、流通等环节形成好的秩序。我感觉以下四点必须要做到:一是要继续挖掘中国传统中医药里面的精华,把东方文化和传统技术发扬光大,现在国家很重视,对大家是个机会。二是要创新,需要高科技的介入,要利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技术等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揭开传统保健酒的神秘面纱,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购买,安安心心地消费。鹿茸、人参有实实在在的药用价值,茅台酒也有与健康相关的科学证明,要加强调查研究,是否有益健康,产生叠加效果。三是要关注年轻消费群体。45岁以前的消费群体同样有需求,而且是消费的主力军,老年人要养生,年轻人压力大,要健体,减轻疲劳,提升免疫力,女性群体要养颜要美容,这都是市场潜力,值得关注。四是要规范秩序,整合资源,开放共享。目前保健酒行业体量很小,发展也不平衡,保健酒行业要做大,全行业的相关企业要联合起来,只有整个市场基础大了,氛围好了,保健酒整体竞争力才会提升,对厂商有利,对消费者更有利。所以要竞争,也要合作,不能恶性竞争,导致恶性循环。
健康产业是未来产业,是朝阳产业。随着中国老龄化时代到来,还有人民群众更加关注生命健康,中国白酒通过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出一系列真正符合老百姓需求的保健酒,并坚定不移地走品质提升品牌的道路,一定会大有可为。(文 季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