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贵州营养改善计划:把“学生餐 ”做成“幸福餐”

人民网2018-07-02 11:07:50

(社会)贵州营养改善计划:把“学生餐 ”做成“幸福餐”

吃上可口的营养餐,孩子心里多了幸福感。


  一栋干净整洁的三层建筑,每层近2000平方米。在这里,储存室、操作间、餐厅等功能分区科学完善,电气设备一应俱全,厨师们正在有条不紊准备午饭,再过2个小时,全校学生将在此用餐。  人民网贵阳7月2日电(孙远桃)食谱一周一换,每餐三菜一汤,饭后一种水果,身体越来越棒。走进贵州省长顺县第四中学,显得“高大上”的不仅是教学楼,还有学生食堂。

  “自从有了营养餐,再也没有学生在学校挨过饿,家长省了不少心,孩子们的营养也跟得上。”校长万雨说。作为长顺县最大的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有学生2773人,生源覆盖周边8个乡镇。在过去,由于学生家庭经济不同,大家吃的也不一样,有些孩子,甚至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腌菜,而现在,所有学生每天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了。

  长顺县第四中学的变化,只是贵州众多农村学校的一个缩影。自2012年国家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贵州立足实际,累计投入资金167.69亿元,彻底解决了全省87个县1.2万余所学校380余万农村中小学生的午餐问题。

  均衡营养:从“吃得上”变为“吃得健康”

  “以前爸妈忙起来,经常没空做午饭,我们放学就只能吃前一天的剩饭,不像现在,天天都能在学校吃到可口的饭菜。”说到学校的营养午餐,惠水县长田小学六年级学生向梅霞脸上透着满满的幸福感。

  今年13岁的向梅霞,身高已接近1.5米,略带婴儿肥的脸蛋红扑扑的,性格也十分开朗。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向梅霞的家住在离学校一公里外的长田乡桥洞村,父母都是农民,在附近的工厂务工,很多时候都不能按时回家做饭,也因此,冷饭和方便面,时常成为她午餐的“标配”,由于个子小,向梅霞7岁才读一年级。

  改变正是从一年级开始。2012年,长田小学被确立为全省试点,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向梅霞成了受惠营养改善计划的第一批学生。从最初的牛奶+鸡蛋、面包+火腿肠,到如今的三菜一汤,每天不重样,向梅霞的身体也越长越棒。

  “惠水县的营养餐,所有食材和每周食谱都由县里统一配送和制定,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食物变得更可口,让学生喜欢吃。”长田小学副校长吴厌非说,为了让学生爱上吃营养午餐,学校不仅每年会安排食堂工勤人员到县里进行厨艺培训,还会要求老师陪餐,陪餐老师负责收集和反馈学生用餐意见,以确保学生将国家的4元钱补助实实在在吃到肚子里。

  在长田小学的食品安全信息栏里,记者看到,学生每周的食谱规划和用餐情况都有详细记录。采访当天,记者现场体验了一次学生营养餐,土豆烧牛肉、佛手瓜炒肉、番茄鸡蛋、黄瓜肉片汤,虽然都是简单的家常菜,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不仅要让学生吃得上,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均衡。”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介绍,自贵州省全面推行营养改善计划以来,不仅做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还高度重视学生营养健康状况,专门成立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和学生营养办,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食谱,同时提倡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推行“4+x”,即在每餐做到“三菜一汤”的基础上,适时添加水果、牛奶、牛羊肉、禽类、海产品等食物供应,不断改善学生的食物结构,实现供餐科学、营养、均衡。

  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健康知识和饮食习惯,并结合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大力开展“勤俭、诚信、感恩、励志”教育,构筑“物质帮助+精神激励+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的“食育”体系。

  全程监管:让食材从田间到餐桌安全可控

  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在惠水县绿康源学生营养餐食材集中配送中心,营养餐运行监控管理系统的数据正在实时跳动。屏幕上,农产品种养殖、食材采收、检测、仓储、配送以及食堂烹饪等情况一目了然。

  “系统可以详细地跟进食材从种子到筷子的全过程,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配送中心负责人蒋显勇告诉记者,通过大数据监测,不仅能够对食材采购数量、质量标准、加工要求、包装分拣、配送方案等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也实现了食品的全程可追溯,确保食材安全放心。

  据介绍,惠水县绿康源学生营养餐食材集中配送中心,主要承担着惠水县、罗甸县及贵阳市观山湖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配送工作,每天配送量达15吨,涉及学生8.9万余名。

  当天采购、生产,凌晨两点开始配送,上午10点之前全部达到学校食堂。据蒋显勇介绍,配送中心主要采取净菜配送模式,学校所有食材采购、分拣、加工、洗切等都在加工车间,完成后直接配送到校,学校只需完成烹饪和分餐,有效规避了部分学校食堂因储存、加工条件不足可能导致的食材二次污染,食品安全风险大幅降低。

  “自从做了这个工作,我内心时刻战战兢兢,丝毫不敢懈怠。”蒋显勇说,为确保食品安全零事故,公司不仅参与了食材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在加工环节严格按照管理标准进行,在配送中还建立了自检、送检、抽检三级检查机制,确保了食材源头可溯、生产可控及配送高效。

  “在营养餐推行过程中,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邹联克表示,为确保营养餐的安全,贵州因地制宜全面进行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回收对外承包的食堂3000多个,并全部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他们如同“天眼”一般,通过远程即时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不留死角,杜绝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严格的过程管理,让贵州的营养餐计划取得明显成效。据卫生部监测,2013年—2016年,贵州男性学生身高平均增高0.3cm,体重平均增长0.5kg;女性学生身高平均增长1.4cm,体重平均增长0.9kg;贫血率和维生素缺乏率明显下降。孩子们身心更加健康了,学习意愿明显增强,对“保学控辍”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2017年,贵州还先后在全省82个县9100所学前教育机构,实施了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省、市(州)、县三级财政共向66个贫困县下达营养膳食补助资金7.31亿元,惠及农村学前教育儿童75.53万人。

  校农结合:助力脱贫攻坚共享“幸福感”

  营养餐为农村中小学生带来了健康幸福,也为众多贫困户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以前产品种出来,需要自己拉到市场上去卖,丰产不一定丰收,现在产品直接提供给学校,再也不用愁销路了。”看着长势喜人的韭菜地,贵州省黔西县雨朵镇扯泥村村民王甸鹏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过去,王甸鹏所种植韭菜的这片土地几乎都用于种植玉米,亩产值不足1000元。2016年,根据黔西县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雨朵镇着手发展韭菜和香葱等产业,产值也较过去翻了10多倍,这让村民们鼓足了发展干劲。

  然而,由于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农户种出的产品只能自己找销路。通常情况下,他们会把每天采摘的新鲜蔬菜运往县城,这一来一回,在路上至少花上2个小时,遇到行情不好,还可能卖不出去。2018年3月,王甸鹏所在的农业产业合作社与当地负责学生营养餐的配送公司达成协议,生产的产品直接供给当地中小学,彻底解决农产品滞销和销路不稳定的问题。

  在贵州省铜仁市,一场以“校农结合”助力精准脱贫的战役也正在打响。铜仁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霞说,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当地教育部门在摸清贫困村底数基础上,优先采购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农产品。自2018年春季开学以来,已从贫困地区采购农产品1.8万吨,资金1.24亿元,占食堂采购总量的55.4%,共带动了7420户农户参与生产,年预计实现人均增收4200左右。

  “全省每年380多万名学生吃营养餐,每年有近30亿元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这一庞大而稳定的消费市场,如果优先带动当地贫困户,将对产业扶贫发挥重要的作用。”邹联克坦言,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省教育厅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校农结合”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要求负责学生营养餐的相关部门将学校农产品需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精准对接,以“学校+公司+合作社+农户”为框架,由农户和合作社根据学校订单种植养殖农产品,公司集中收购配送到校,实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保障学校食堂供给“一仗双赢”。

  2017年秋季学期以来,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累计采购贫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达到24.49万吨,金额达到15.94亿元,助推脱贫增收成效显著,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编辑:罗奇波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