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贵州黄平:科技兴农的乡村实践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9-06-24 16:47:46

  贵州黄平:科技兴农的乡村实践

贵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江维克(左)指导研究人员做太子参成分分析  摄影  杨云

  国际在线贵州报道(杨云):6月22日,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槐花工业园区,黄平县中药材产业协会第一届发展大会举行,100余名太子参种植农户与贵州中医药大学的技术专家坐在一起,围绕太子参的种植技术问题进行交流。

  地少荒坡多,曾是黄平县野洞河镇万丈村贫穷的“根”。如今,村里不少人家的土地都种植太子参,参农成了当地村民的新身份。

  “以前,我们种植玉米、水稻,广种薄收。家中土地少人口多,导致家庭经济困难。”万丈村下坝组脱贫户周杰坦言,“2014年,村里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引导村民种植太子参,经过辛勤耕耘,我们家的‘巴掌土’‘条块地’上收入倍增,太子参的销售收入不仅还清了多年的欠债,还让家庭有了存款。”

  “自己能够快速脱贫致富,除了村里选对发展产业外,更为重要的是村里的太子参种植长期获得了贵州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的支持。”周杰认为,“通过专家团队对太子参种植全过程指导,让太子参在品质、产量上都获得了明显提高。”

  2017年,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落户贵州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成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27个综合试验站之一。同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的通知》,提出要立足贵州中药材资源与气候优势,坚持“大健康、大品种、产业扶贫、山地特色”发展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充分衔接,建立切实有效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全省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

贵州黄平:科技兴农的乡村实践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科研团队  摄影  杨云

  “国家与贵州省扶持鼓励中药材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极大地推动了贵州省中药材科学规模化种植的进程。” 贵州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主任、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周涛教授认为,“作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重要支点之一的贵阳综合试验站,立足贵州省内各地区中药材种植现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科技兴农,常年为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药材质量的检测检验工作、种植加工技术培训。”

  “两年多来,贵阳综合试验站在贵州省黄平、大方、施秉以及道真等地,建成7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黄平县的太子参项目运转良好,并形成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种植模式。”周涛教授介绍说,“实验中心克难攻坚,选育出太子参药材新品种3个,其中‘施太1号’解决了贵州太子参近20年来无人工新品种更新种植、长期使用混杂种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靠山养山治山吃山,随着中国山地农业科研技术不断成熟运用,科技兴农促进生产力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省,借助科技兴农,不少石山荒地村得以解困,万丈村是这些产业“解困村”的代表。

  近年来,贵州官方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以“大扶贫”为契机,以“大生态”为机遇,积极引导并支持农民发展山地高效农业,成效明显。

  黄平县中药材产业协会创始发起人李华说,“自从科学改种太子参,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几年前家里的纯收入就超过百万元。如今,在协会里取得这样成效的种植户就有十几家。”

  在贵州大数据发展背景下,黄平县正积极探索建立大数据物联网追溯系统,通过基地实时监控,掌握每块太子参土地的生长、施肥、用药、收获情况。

  贵州省中药材专班太子参品种专家组组长、贵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江维克介绍说,“‘一种太子参有性繁殖方法’专利技术应用经济效益明显,平均提高亩产收益3%,带动建卡贫困户实现年均增收3600元,是贵州省首个以中药材种植技术应用获得的发明专利。”

阅读
 
编辑:杨云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