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非遗周末聚走进安顺市 启动县(市、区)展演首场演出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9-07-05 11:30:47

  日前,从2019多彩贵州百姓大舞台非遗周末聚组委会获悉,7月7日,非遗周末聚将走进安顺市,启动县(市、区)展演的首场演出活动。

  非遗周末聚作为大型文化惠民活动,自2016年举办以来,目前已进入第四季,70余个县(市、区)参与到展演中,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此次走进安顺市,是非遗周末聚首次走出贵阳,走向全省,在促进非遗传承交流、扩大文化惠民辐射范围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此次专场得到了安顺文化旅游广电局和碧桂园·天誉项目的大力支持,不仅有《芦笙舞》《浪哨》《撒麻舞》《苗族飞歌》《反排木鼓舞》《非遗之光》《侗族大歌》《刺绣舞蹈》表演,还有安顺的标志性非遗节目——《地戏魂》表演等,可谓精彩纷呈。    

  《芦笙舞》由于表演形式多样性的艺术特点,成为贵州苗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苗族用葫芦剖而为瓢,瓢笙即葫芦笙,今日关岭苗族仍然称芦笙之斗为葫芦,瓢笙即今日之芦笙。

非遗周末聚走进安顺市 启动县(市、区)展演首场演出

《芦笙舞》表演  供图 安顺文化旅游广电局

  《浪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浪哨"的地点多在场坝一角,山坡一隅,或路旁、田边。 布依青年的"浪哨",主要是唱歌,借歌传情。 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建立感情,进而选择情投意合的伴侣。这样的歌就叫"浪哨歌"有些地区又叫"问由"。

非遗周末聚走进安顺市 启动县(市、区)展演首场演出

《浪哨》表演  供图 安顺文化旅游广电局

  《撒麻舞》是彝族传统舞蹈,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男女青年们在播种的季节,辛勤的在田地里劳作的特点。

非遗周末聚走进安顺市 启动县(市、区)展演首场演出

《撒麻舞》表演  供图 安顺文化旅游广电局

  《飞歌加反排》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排的苗歌以飞歌和多声部情歌最具特色。飞哥高亢嘹亮,豪迈奔放,铿锵悦耳;多声部情歌曲调悠扬,旋律低回婉转,强弱变化明显,娓娓动听,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蜚声海内外,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频繁邀请,常常出访演出,全国一些大旅游景点、大饭店、大宾馆也成了反排木鼓舞常年签约演出的基地。

非遗周末聚走进安顺市 启动县(市、区)展演首场演出

《飞歌加反排》表演  供图 安顺文化旅游广电局

  《非遗之光》以各民族的民俗作为节目的内容,包括梳头、刺绣、待嫁女儿、打银饰、织布、岜沙等片段。同时作为情景剧,《非遗之光》很好地展现了各民族的民俗,这让观众能更好地了解各民族的民俗。

非遗周末聚走进安顺市 启动县(市、区)展演首场演出

《非遗之光》表演  供图 安顺文化旅游广电局

  《侗族大歌》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非遗周末聚走进安顺市 启动县(市、区)展演首场演出

《侗族大歌》表演  供图 安顺文化旅游广电局

  《银绣》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男演员手持银饰,女演员手持绣布,分别表演银饰和刺绣的舞蹈片段,在各自表现完舞蹈片段以后,男女演员进行舞段融合,一起表演苗族舞蹈。

非遗周末聚走进安顺市 启动县(市、区)展演首场演出

《银绣》表演  供图 安顺文化旅游广电局

  《安顺地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俗称“跳神”,因演出不用戏台和苗台,就在村野旷地进行,故名地戏,为傩戏的一种,形成于明代初叶,是贵州省安顺市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传统民间戏剧,其由来与屯堡人的生存选择有关。

非遗周末聚走进安顺市 启动县(市、区)展演首场演出

《安顺地戏》表演  供图 安顺文化旅游广电局

  除了节目演出外,安顺木雕、布依族蜡染、苗族蜡染及贵银等非遗展示品也将亮相现场。在观看演出的同时,市民游客还可购买心仪的产品,体验非遗传承人精湛的手工技艺。

  同时,安顺碧桂园·天誉项目,现场还可以给游客定制人像剪纸、DIY团扇、 DIY香囊、精美的冷餐、丰富的有奖游戏等,让观众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文 李静)

阅读
 
编辑:周文进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