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贵州报道:工业,是六盘水区域经济的最大特色,建市以来,工业始终是六盘水市经济的第一支柱。2008年,六盘水市工业经济占全市GDP比重56.1%,2020年虽然下降到39%,但仍高于全国8.2个百分点、贵州省13.2个百分点。
“十四五”开局之年,六盘水聚焦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开启氢能源发展新征程,在延长煤焦化产业链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六盘水举全市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加快培育以纺织、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装备、物联网、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七大产业板块”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狠抓产业链攻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六盘水市城区 供图 六盘水市委宣传部
传统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煤炭产业实现优化提质、安全发展,原煤产量达到6289.83万吨,生产矿井平均单井规模提升到75.52万吨/年,正常生产煤矿辅助系统智能化、机械化改造率达到100%,连续4年实现生产事故及死亡人数“双降”;电力产业实现清洁高效、规模化发展,完成全社会发电量430.03亿千瓦时,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200.41万千瓦,盘江新光电厂落地建设,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部完成,初步形成“清洁高效、多元协同”的发展格局。
开发区平台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六盘水市结合“七大产业板块”布局,首位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水月园区、六盘水高新区联合申报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红果经济开发区、六盘水高新区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2020年,全市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33亿元。
首钢水钢钢轧事业部二棒线单捆计量系统自动焊牌机器人正在进行工作 摄影 屠琪
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六盘水市民营企业数量达3.9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60%;中小微企业扶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177户企业进入省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工程库,建成国家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省级小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个、省级中小企业示范平台1个;推动惠企减负政策落实,累计清偿民营中小企业账款38.01亿元;搭建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产品超市,登记金融产品144款,促成贷款683笔,金额16.57亿元。
两化融合助推作用增强。六盘水市围绕“百企改造”工程、“万企融合”行动,推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累计建设标杆项目26个、示范项目230个,带动339户企业开展“两化融合”改造;盘江精煤山脚树煤矿、发耳煤业发耳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盘江精煤“火烧铺矿综合自动化项目”入选全国“企业上云”典型案例。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2021年一季度,六盘水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稳产达产。1月至2月,六盘水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32.2%,排名贵州省第3位;完成工业投资33.02亿元,同比增长34.5%;新增入规企业4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望达到30%,超目标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
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承载着“四新”历史使命,六盘水正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向着“工业大突破”的目标奋力前进。(文 宋迪)